历城区共有11个镇,涉及济南国际空港及济青高速、经十东路等主干线两侧片区。其中临港片区包括唐王、董家、遥墙、郭店、王舍人、华山、港沟、彩石8个镇,共353个行政村,总面积64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9万亩,总户数13.58万户,总人口48.42万人;既是省城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也是省城的重要门户。
目前,这一片区是我区粮食主产区,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22.7万亩和26.8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占很大比重,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会给省会城市形象和城市安全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既是建设生态城市,保障交通、飞行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对此,历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定决心解决这一难题。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临港各镇进行调查研究,带队到济宁市学习秸秆利用和禁烧经验;先后6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临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2)和2008年实施方案。4月13日,区政府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省市专家一致认为:该规划方案立足历城区东部临港、近郊两大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编制及时,意义重大,整体方案可行;2008年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之后,区委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决定全力组织实施。
一、历城区临港都市农业规划情况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立足临港与近郊双重区位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略,依托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集约畜牧业、高效水产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建设与省城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
(二)规划主要内容
立足临港和近郊两大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互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先导和循序渐进“五大原则”,围绕我区蔬菜、奶牛、花木、林果“四大主导产业”,突出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品牌基地建设“三大主题”,提出了五大类、58个重点支撑项目(包括: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个生产类建设项目、6个生态类建设项目、11个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7个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并通过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资金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六大保障体系”,全方位拓展临港都市农业产业经济、生态保障、休闲观光、文化科普、辐射示范“五大功能”。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临港片区建成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精美观光业“四精”产业汇集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区和休闲观光旅游区。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1.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7477元增长到2012年的12100元,年递增10%。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粮、经、饲比例由2007年的65∶32∶3调整到30∶57∶13;粮食作物面积由25万亩调减到10万亩,经饲作物面积由7万亩增加到22万亩。
3.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增加值由目前的14.48亿元达到20.5亿元,年递增7%。
4.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农户比例由55%增长到85%以上。
5.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9%达到65%以上。
6.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2012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目前的60%达到90%以上。
7.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到2012年,区镇以上道路全部绿化,农田林网绿化面积达到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0%;农村水体污染加重、土壤物理性状变差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规划布局
按照现有产业基础和不同的地理气候及自然资源,该区域总体布局确定为:八大优势产业片区、六大特色品牌基地、五大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三条休闲观光旅游线路。
八大优势产业片区,即:优质黄河大米生产片区、优质莲藕生产片区、常年绿色蔬菜生产片区、保护地栽培草莓生产片区、花卉苗木生产片区、观光休闲渔业养殖片区、奶牛养殖及饲草种植片区和优质林果片区。
六大特色品牌基地:
一是建设唐王蔬菜特色基地,打造“唐王大白菜”品牌。
二是建设董家草莓特色基地,打造“张而草莓”品牌。
三是建设唐王休闲渔业特色基地,打造“唐王休闲渔业”品牌。
四是建设遥墙、华山莲藕特色基地,打造“遥墙莲藕”品牌。
五是建设遥墙食用菌特色基地,打造“遥墙食用菌”品牌。
六是建设华山黄河大米特色基地,打造“华山大米”品牌。
五大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即: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维尔康水产批发市场、盖世物流粮油农贸大市场、农科院农资大市场、董家镇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
三条休闲观光旅游线:
一是黄河风情游。具体线路:洪楼教堂—华山风景区—万亩荷塘—黄河风情带—温泉度假村—辛弃疾故居—遥墙国际机场。
二是都市农业游。具体线路:洪楼教堂—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张而草莓特色品牌基地—唐王蔬菜特色品牌基地—唐王平原森林公园。
三是东部新城游。具体线路:洪楼教堂—奥体中心—唐冶新城—蟠龙山森林公园—狼猫山水库—捎近石泉山庄—玉龙鲜桃采摘。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成立由区长任组长,8个镇、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临港都市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和决策。
二是资金投入体系建设。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要求,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都市农业建设;积极推广联保贷款、存单质押、小额信用贷款等农业信贷形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三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孵化体系建设,孵化和培育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加强科技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科技技能培训体系。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区有检测中心、镇有检测站、市场有检测点”的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五是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建设。扶持加工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以及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六是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超市配送等新型业态,促进农产品货流其畅;加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二、2008年临港都市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2008年临港都市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秸秆禁烧”这一主题,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以堵促疏,一方面毫不放松堵,即利用行政、法律、宣传、教育手段严禁焚烧秸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疏,靠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秸秆、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消化秸秆,保证秸秆禁烧不出大问题,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秸秆污染问题。
(一)工作重点
1.抓结构调整减少玉米秸秆。以济南国际机场周边区域为重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1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2%。其中:粮改饲用玉米1.6万亩,改露地菜1.2万亩,改三鲜0.8万亩,改果树0.5万亩,改设施菜0.4万亩,改花卉苗木0.4万亩,改水稻0.3万亩。2.抓综合利用消化玉米秸秆。力争年内消化玉米秸秆17.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8%。一是作为饲料消化,完成青贮玉米秸秆5.5万亩。二是作为肥料消化,直接还田11.6万亩。三是作为燃料消化,通过推广秸秆反应堆、秸秆气化加工玉米秸秆0.35万亩。四是作为原材料消化,目前已与山东亿安生物、济南鲁青种苗两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落地投产后将分别年利用秸秆7万亩和1.5万亩。3.搞好小麦秸秆综合利用。计划直接还田25.8万亩,切碎还田0.3万亩,打捆外运0.7万亩。
(二)补贴政策
1.对调整结构的补贴:粮改饲用玉米每亩补贴100元;粮改设施蔬菜每亩补贴1000元;粮改露地菜每亩补贴260元;粮改花卉苗木、果树、水稻、三鲜每亩补贴140元。
2.对综合利用的补贴:玉米青贮每公斤补贴养殖户0.02元;玉米机械直接还田每亩补贴50元;秸秆气化每消化1亩玉米秸秆补贴50元;麦秸秆切碎还田每亩补贴10元;小麦秸秆外运每亩补贴10元;秸秆利用沼气池每个补贴30元。
3.对购置机械的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420万元。
4.对项目建设的补贴:唐王蔬菜、董家草莓两个特色品牌基地建设每个补贴30万元。
5.对秸秆加工企业的补贴:玉米秸秆加工企业每收购1公斤秸秆补贴0.02元。
6.其它补贴:项目区8个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每镇补贴6万元;秸秆专业合作社每个补贴6万元;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补贴230万元。
项目概算总投资3083万元,拟通过对上争取和区、镇财政配套解决。
(三)保障措施
1.坚持行政推动,成立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了区长任组长的“临港都市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实施、资金使用管理与考核奖评等工作。各镇、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与操作细则。2.坚持项目拉动,建设特色品牌基地。今年着力推进六大特色基地中的唐王蔬菜、董家草莓两个项目,年内完成项目总进度的60%。3.坚持政策促动,配套专项引导资金。为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对退粮还经、购置机械、项目建设、技术员培训等实行财政贴补。4.坚持体制驱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订出台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特色规模化经营。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区、镇两级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5.坚持人才带动,建立农民技术员队伍。免费为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训一名农民技术员,具体协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训费用由区财政承担。6.坚持以堵促疏,毫不放松地抓好秸秆禁烧工作。一是制订工作预案。区政府出台了《历城区农作物秸秆禁烧实施办法》,秸秆禁烧期内,由区公安局、环保局、林业局联合下发《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并到各镇村巡回宣讲。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多种方式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禁烧的意义。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实行区级领导包镇,镇干部包办事处,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包户、包地块责任制,采取“人盯人、人盯地”的办法死盯死守。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区、镇、村、户四级层层签定责任状,把责任具体到户,明确到人。对禁烧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并扣除秸秆综合利用经费。把禁烧工作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