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为全市“四保”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西安
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要围绕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在逆境中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信心,提升境界,凝心聚力,攻坚破难,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充分认识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总体出现下行趋势。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的外部环境较前几年将更加严峻。呈现出了“两碰头一忧虑”的困局。“两碰头”就是土地管理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出各地极大的改革热情,如何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置换等政策工具,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合,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支持促进三农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消费,我市计划投资360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确保今后三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投资力度大、涉及范围广、建设时间集中,对土地资源新的需求势必会大幅上升,违规违法用地现象可能出现反弹,遏制违规违法用地的压力加大。“一忧虑”就是土地管理问责制度的实施。今年第九次卫片执法检查覆盖范围更大,对违法违规用地严重的地区将依据15号令的量纪标准依法问责当地政府的责任。
另外,尽管经过近几年的辛勤努力,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虽然全市违法违规用地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但反弹迹象明显,个别区域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尚不健全,有的县(市)区、乡镇(街)对土地违法问责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土地利用总体效益不高,闲置土地、浪费土地现象依然存在,节约集约用地观念不强,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国土资源制度建设亟待完善,批地、征地、供地、管地、管矿等各项业务工作和机关建设管理都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二、明确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今年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继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促进依法行政,做到思路有突破,手段有创新,管理水平有提高,服务能力有提升,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具体目标任务主要有十项: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
2、积极服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3、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支持三农发展;
4、积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用地效益;
5、继续加大土地市场供应力度,完成收益任务;
6、进一步降低违法用地发案率,维护用地秩序;
7、探索建立矿业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整顿成果;
8、全面完成破损山体治理任务,提升景观环境;
9、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掌握土地家底;
10、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管理水平。
三、积极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
(一)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加大耕地保护投入力度,创新耕地保护投入机制,推进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大力抓好省、市两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和验收管理,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保护水平,支持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增强对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的统筹协调,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二)构建服务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统筹安排好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证国家、省、市拉动内需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以及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重点工业项目用地需求,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好县级规划修编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有效方式,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村庄整合,增加城乡建设用地空间。
(三)完善征地综合补偿安置机制,修改《济南市统一征用土地暂行办法》(市政府204令),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村民安置、社会保障等具体措施,公布实施征地补偿区片综合地价,完善多种补偿安置机制,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抓好征地报批和批后供地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奥体中心、京沪高铁、西客站、小清河、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紧密结合经济形势,把握好供地方向和节奏,增强土地供应调控能力,提高供地效率,确保土地收益依法足额及时征收;进一步加大与发改、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认真配合各区政府和各平台,积极做好土地收购、储备、熟化、策划、运作等各项工作,大力调整盘活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促进棚户区改造、片区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五)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强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土地执法责任,严格落实土地违法问责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国土资源部第九次卫片执法检查和省级卫片检查,联合市、县、乡三级执法力量,实行强有力的违法用地发现机制、拆除机制、联合办案机制,切实降低案发率,促进全市管地用地秩序根本好转。
(六)巩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成果,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严格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严防乱采滥挖;深化资源整合,促进形成1—2个上规模、上水平的龙头矿山企业。进一步完善矿山年检、矿费征收、储量监管、矿权审批和招拍挂运作的各项制度,优化矿山布局,加强安全监管,逐步建立矿业管理长效机制。
(七)集中力量搞好重点区域58座破损山体治理工程的绿化、养护、提升工作,确保全运会召开前形成景观效果;积极推进济莱、济荷高速两侧的破损山体治理,为园博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地质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整治燕翅山等重点地质灾害,争取2009年基本完成治理工程,确保汛期安全。
(八)高标准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各项任务,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为加强土地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加强地籍管理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建立土地信息更新和“以图管地”新机制,维护好各方面的土地权益。大力推进金土工程建设,加快实现与国土资源部以及省厅的对接、整合,打造统一高效的国土资源信息平台。大力加强国土资源配套制度建设,促进依法行政。
四、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工作
(一)要积极主动服务,保障发展大局。国土资源工作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必须要坚持土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调节,积极应对,主动跟进,提前介入;必须要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用地保障的快速反应机制;必须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经济形势,切实加强土地调控的有效性。今年国土资源部和省厅将实行差别化的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把新增用地、存量用地、挂钩周转指标、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未利用地开发指标等都纳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这对我们增强协调能力、统筹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入研究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奋力推进,干出成效,真正做到以国土资源工作的创新发展和优质服务,保障好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要严格规范管理,严格保护资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今年这两个“最严格的制度”要落实好,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真正守住542万亩耕地红线,严密防范出现新的违法违规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部的“一张图”工程和综合监管平台从今年开始运行,要求我们对每一宗土地从报批、征地到供地、监管全部按照“规定程序”录入到综合监管平台,这既是国家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制度”的一个重大措施,也是规范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机遇,需要我们系统、细致地研究解决对策,创新监管办法,使我们各项业务更加科学、严谨、规范、扎实,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勇于破解难题。国土资源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政策都是“规定动作”,省、市两级几乎没有可以操作的空间。同时,各级公、检、法和审计等部门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土地管理和执法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但这并不是我们等、靠、逃避、不作为的借口。面对压力,面对任务,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更新观念、创新管理;必须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考虑我们的工作,做到视野要宽,站位要高,认识要透,措施要实;必须围绕加快推进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积极献言献策,勇于破解难题,努力实现积极主动服务和严格规范管理的统一。
(四)要努力提高素质,增强行政执行力。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我们增强业务素质和办事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政治辨别力和职业敏感性,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必须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到位、落到实处;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必须要主动作为,有效应对。2009年将是对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我们要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善于在复杂局面下更好、更准、更快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以实际行动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