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日期:2009-07-29 10:32 浏览次数: 字体:【

历下区人民政府区长雷天太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下从区情实际出发,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要求,提出并努力实践“以城市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区特点的经济发展路子,各项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的情况下,全区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财政收入16.2亿元,分别增长14.6%和28.8%。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财政收入10.6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5.2%。
  一、坚持将服务业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历下作为济南的主城区和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既是泉城特色风貌的标志区,也是代表济南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核心区,特殊的区位决定了历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别于其他县市。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我区土地已全部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农业耕地基本消失,济柴、浪潮、松下等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外迁,一、二产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减弱,现实条件决定了历下只能发展服务业。为此,从2006年开始,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从过去的二、三产业并重,转变为着力扩大提升服务业、做优做精存量工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76.8%增加到2008年的8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89.3%增加到92.4%;2008年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82%,从业人员比重为83%,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从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新时期的要求看,我区的服务业正处于结构升级阶段,传统服务业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现代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单一,分工不细,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综合优势,积极顺应扩大内需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努力把服务业提高到新水平。一方面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规模、合理布局,既要满足广大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又要使其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着力引进金融、文化创意和中介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坚持将城市建设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载体平台,载体平台的打造需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来实现。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越完善,它承载的服务功能就越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前几年,由于我们基础设施不完善,又缺乏大体量的招商载体,许多想在历下投资兴业的企业无法落地,城市建设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区经济的发展。区委、区政府换届以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城市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就是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根本上解决载体不足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为此,我们大力推进载体建设,两年多来策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00多项,完成投资315亿元,累计拆迁300多万平方米,新增营业面积150万平方米,这些载体和平台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中润世纪广场建成后已有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省保监局、中石化山东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总部企业入驻,10万平方米的银座燕山店开业。在加快载体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退商还路”,拆除山师东路、历山东路、文化西路等四条商业街,恢复和提升道路交通功能,配套完善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等市政管网,改造城区河道、污水管网及其他防洪设施,全面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为驻区企业和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另外,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直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2008年区级纳税前十名企业中就有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其中仅南丰地产就纳税4500万元,房地产业对区级税收的贡献已达25%,仅次于金融业,成为区级财政的第二大纳税行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新区开发与老城提升步伐,集中打造奥体文博片区、泉城特色标志区两大片区,全面提高城市的承载功能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东部新城建设步伐。在服务保障好奥体文博片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完善片区道路及各类市政管网,另一方面推进经十路及旅游路沿线的商住项目建设,完善居住、商贸、办公、文体娱乐等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二是积极推进老城改造提升。按照“一城、一湖、一环”为重点的老城改造规划,加快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在保护好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一批具有鲜明齐鲁文化特色的项目。同时加快推进保利芙蓉、明湖天地等20多个商业开发项目建设,全面增强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历下的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城市形象再上一个大台阶。
  三、坚持将策划、引导、服务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搞好产业策划引导和项目服务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市整体产业布局,围绕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档次水平,坚持策划先行,搞好引导服务,突出抓好征地拆迁、环境维护等服务保障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策划方面,根据新区和老城的不同地域,商贸、金融、科技、文化等不同产业,整合区域资源,引导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策划启动了“泉城路中心商业区、泺源大街金融商务区、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文化东西路文化产业区、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五大特色片区建设。在引导方面,一是依托泉城路现有商业氛围和商业设施,积极引进购物中心、旗舰店等大型商贸设施,重点抓好恒隆广场、泰府广场、泉乐坊等在建项目,策划开发好解放阁-舜井街片区,把该区域打造成我市乃至我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心商业区。二是围绕泺源大街两侧已形成的中信广场、中银大厦、银座索菲特、良友富临等金融商务楼宇,积极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并大力推进文华园、大众传媒大厦、东舍坊、银座三期、天安置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按照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控制性规划,对两侧的轻骑、浪潮等地块进行改造,重点抓好山工新天地、浪潮科技园、中电科技和铁技地块等项目的建设招商,开发科技商务设施,完善产业链和服务功能,增强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的辐射带动力。四是充分发挥经十路、文化东西路区域大专院校、新闻传媒、体育设施相对集中的优势,以广电大厦、文汇大厦等重点楼宇和正在建设的全民健身广场、千佛山科技城为依托,在巩固发展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博会展、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高科技文化产业。五是借助承办全运会,建设奥体文博片区的机遇,策划引导新的金融商务项目,推进奥西苑、鲁商国奥城、海尔五星级酒店和中润世纪城三、四期等20多个项目建设,引进国家开发银行、省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落户,将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打造成我市新的金融商务中心。在服务方面,突出抓好征地拆迁、建设环境维护、后续手续办理等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加快项目拆迁进度,确保项目进的来、落的下、早开工。同时,搞好服务协调,维护良好的建设环境,协助开发单位办理后续手续等,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对于已进入销售阶段的项目,协助包装策划,积极介入,搞好推介,提高楼宇利用率,达到开发企业、使用单位、政府三方共赢的目的。
  四、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是惠及民生。随着全区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财政税收的大幅增长,我们已有条件、有能力将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起较为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让发展的成果由全区人民共享。这几年,区委、区政府都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一批实事好事,制定推进计划,落实推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围绕城市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旧村改造步伐,二环路以内23个成片棚户区已完成13个拆迁,盛福片区内用于老城拆迁安置的56栋安置楼已建成投入使用;二环路以外的21个村,已分别结合奥体文博片区和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了12个村的改造,建设了燕山新居、锦屏家园、盛福花园、下井家园、仁和小区、科院小区等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让1.7万名村民搬入新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结合迎接全运会,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在全区集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着重解决路不畅、灯不亮、楼不美、污水冒溢等问题,两年来整治各类道路街巷近百条,区内所有开放式小区已全部整治完毕,实现了城区环境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全面提升。其中,和平路、历山路、山师东路、经十一路、窑头路等一批主次干道成为整治的亮点,特别是像海晏门、狮子口、青龙后街等一些环境长期得不到提升的地区有了极大改善,受到驻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业发达和重点项目多的优势,积极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使每个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实现就业,保持了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市最低水平。2008年,全区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3.6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32%。下一步,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继续加大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力度,重点是拓展民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解决显性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隐性社会问题,在继续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解决关乎民生的难点及历史遗留问题。在服务对象方面,由“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即在做好保障弱势群体工作的同时,更要积极扩大服务覆盖面,使全区60万居民都能享受到政府更好的服务。
  五、坚持将机制创新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合理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事业前进的重要保障,体制顺,如顺水行舟,体制不顺,就是逆水行舟。这几年,我们围绕增强发展活力,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一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不出事。我们对人事管理制度、财政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人事方面采取了逢进必考的管理制度,新进人数从数量上得以有效控制,减轻了财政负担,也有效防止了进人用人渠道腐败现象的发生;财政方面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并不断强化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动态监管;对政府投资项目,大胆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入策划公司,既通过专业化运作,降低了政府运作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又减少了各种因素的干扰,确保了项目平稳快速推进。二是不断理顺工作关系,力求办成事,办好事。着重理顺区、街之间的工作关系,总的目标是,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在建设性工作和发展性指标完成方面,以奖励为主;在管理性工作和约束性指标完成方面,以惩戒为主。2008年实施的区街财政体制改革,把税收完成情况同办事处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实施超收分成,充分调动了办事处抓招商、抓税收的积极性。2008年区财政对街道办事处的超收分成达5000多万,最多的近千万元,加上人员经费和其他投入,全年对办事处转移支付达到1.4亿元,是2006年的5倍,使办事处从“建违章、搞创收”的传统思维中解脱了出来,把精力转移到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奖励的同时,我们加大了督促考核力度,比如今年实施的《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划分实施意见》,在明确区有关部门和办事处职能作用,细化事权范围的同时,还从每个办事处帐户上划转30万元,作为年终考核奖励基金,实现以奖促干、以惩促干。通过这些措施,从整体上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和完善现有体制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比如,在综合治税体制方面,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逐步探索国税、地税、工商、财政和街道办事处“五位一体”的护企协税工作机制,服务企业发展,推动财政税收持续增长。通过各项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真正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上下同心、左右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推动历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