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一地两城”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王宏志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挑战,推进省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措施。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信息产业局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信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全运”的任务要求,以创建“一地两城”(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中国软件名城和数字泉城)工作为着力点,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建设
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税28.6亿元,利润17.2亿元,分别增长28%和25%,较去年同期提高7个和5个百分点。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2.2亿元,增长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一是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面向骨干企业开展“全方位,零距离服务”,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级资金支持,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为整个产业的平稳快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浪潮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亿元,增长20%,利润1.5亿元,增长42%。九阳股份的豆浆机以85.6%的占有率继续领跑市场,电磁灶中标全国“家电下乡”项目,同比增长30%。山东华光光电子公司满负荷生产,显示屏用LED芯片增幅较大,产品供不应求。
二是进一步加强产业载体建设。紧紧抓住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建设的有利契机,制定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规划,积极推进长清、济阳、历下、章丘等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落地济南,ICT(信息通讯技术)总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以高新区为龙头、多个国家级园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推进年”的工作部署,加强协调调度,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成功争取省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中心4家、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2家、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3家。总投资20亿元的华强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基地项目已正式签约,山东互联网数据中心土建完工,济阳线路板基地项目通过环评,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晟朗能源公司一期投资10.8亿元的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片及光伏组件项目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试生产。美国百利通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的晶体振荡器项目投入试运行,并追加投资700万美元。上述项目的陆续投产有望在本年度产生5亿元的业务收入,为完善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配套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全市软件产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2.4亿元,增长24%,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产业规模稳居全省首位,占全省软件产业的60%,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8位。软件外包实现收入5000万美元,增长41%。目前全市经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291家,软件产品1720个,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24家,7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
一是“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得到国家工信部和省政府的正式确认。国家工信部就山东省政府《关于部省共建济南软件城的函》复函,明确表态将把支持济南软件产业发展优先纳入到工信部开展的国家级“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的创建工作中统筹考虑,并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强对济南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市信息产业局正在会同省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软件城建设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是扎实推进软件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我市先后获得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园区称号,历下软件园、长清软件园被认定为省级软件园。中创软件“国产中间件参与实现”、“集中化中间件创建”和浪潮通软“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方案”等3个项目入围国家“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重大专项,有望获得上亿元的扶持资金。全面开展中创、华天国产三维CAD软件推广工作,16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签署应用协议。目前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达90%以上,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国内基础软件研发领域的优势稳步提升。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工作,支持中小企业CMM捆绑认证,力促积成电子完成国内首家以软件著作权作为质押申请银行贷款,建设软件出口绿色通道,为软件外包企业解决社保基金缴纳等实际问题。以“济南—中国软件名城”为主题,先后参展北京“软博会”、大连“软交会”和济南“信博会”,“济南软件”品牌影响逐步扩大。
四是动漫游戏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家动漫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1.8亿元,动漫游戏公共技术平台初步建成,入驻企业超过80家。美国Powerup公司总投资2亿元的动漫游戏产业项目将于9月份运营,将带动我市动漫游戏产业总体水平大幅提升。上半年全市动漫游戏产业完成产值6.24亿元,同比增长30.5%,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分钟,“动漫泉城”初具规模。
三、推进两化融合,全力打造数字泉城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是推进省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信息产业局以全运会通信保障和民生信息化工程为着力点,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一是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全运会的有利契机,着力实施数字全运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300G,95%以上用户接入速率达2M以上,城市新建和精品矿带区域接入速率达100M以上。全市移动电话用户586万户,普及率89%;宽带用户94万户,普及率47%。上半年济南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基础设施投入达7.9亿元,同比增长98%。济南移动全运会TD-SCDMA、山东艾维“宽带城市”项目、卫通800M数字集群专网、济南联通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成效显著,3G网已基本实现市区覆盖,城市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济南赛区九个市管场馆的信息管网全部铺设完毕,各类信息系统都已建成并联调,2G网、3G网、无线宽带网、800M数字集群网络和固网实现无缝覆盖,全运会网络信息安全、通信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备。“厅屏图站”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试运行,1∶500电子地图、市区二环路以内260平方公里2.5维立体图已经制作完成,二环路以内的重点景区、交通干道、特色餐饮、三星以上宾馆、体育场馆等265个点的三维全景图制作完成,在城市公共场所和部分社区安装信息化服务屏100多块,数字泉城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已经开通运行。全运会期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相关场所,使用通信终端设备都能够安全、快捷地获取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二是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为推动政府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公用信息平台。目前共有323家单位接入平台,80个部门通过平台统一出口接入因特网,81个网站在平台托管,财税增收、网上审批、网上结算、电子监察等67项跨部门信息共享应用项目依托平台运行,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节省了大量财政支出。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所有市直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的互联,2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在实现了以网络为支撑的“一站式”审批和并联审批后,行政审批中心办件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一,办件率达到100%,投诉数量较以前降低了80%。目前,市公用信息平台已顺利搬迁至龙奥大厦,随着各部门信息系统的陆续接入,市公用信息平台对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公共支撑作用将日益突显。
三是扎实推进民生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社区工程建成70多个社区信息化便民服务厅,100多块便民服务屏,60多家社区便民信息服务网站,“信息化便民服务热线”(118114)开通运行。城市“一卡通”工程实现138条线路普通公交和3条BRT线路公交车、3000辆出租车、300个服务网点和市区4处公园景点的“一卡通”缴费,供水、供电、燃气、停车场的一卡通应用积极推进中。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建成市、区两级城市管理、指挥、监督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和部件、事件管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时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
四是认真做好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工作。召开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座谈会,组织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省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省级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等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化下乡”活动,20多个乡镇180多个村庄受益,推进“电脑下乡、宽带入户、信息进村”,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网络体系,开发建设了一批农村信息资源库和综合服务网站,初步形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国家工信部在章丘普集镇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培训中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四、加快“一地两城”建设,不断开创全市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下一步,市信息产业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全运”的中心任务,以“一地两城”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抓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条的完善提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努力实现城市基础信息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数字化四个“数字化”,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济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实现: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石化、冶金、汽车、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产品升级、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分别实现“双倍增”(以2007年为基数,5年翻两番):销售收入分别达800亿元和700亿元,全市信息产业(含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3个“全覆盖”:光纤主干网覆盖全市,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覆盖全市,城市无线宽带网覆盖市内五区。
一是着力培育新的增长极,再造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优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导、突出特色,定向招商、建立基础,分工协作、统一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山东华芯12英寸晶元芯片、浪潮华光LED外延片、力诺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华强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基地“三片一地”建设为带动,建设东外环半导体产业基地、高新区整机制造基地、历下区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基地、长清区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产业基地、黄河北线路板和元器件产业基地、章丘机电配套产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完善计算机、服务器、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现有优势产业链,培植半导体、太阳能光伏、电力电子、RFID等新的增长极,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产业集群。
二是大力发挥人才人文优势,全面推动软件业实现新跨越。按照国家工信部关于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的要求,坚持自主研发和软件外包并举的发展模式,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国家“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加快发展中间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产品,认真做好华天、中创三维CAD/CAM软件等工业设计软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加快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动漫泉城”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实施人才战略、大企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积极培育“济南软件”整体品牌,加快形成包括研发设计、市场开拓、推广应用、生产制造和人才培训五大功能区的“一城五区”产业新格局,把济南打造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三是深入推进“数字泉城”建设,全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数字集群城域网和无线宽带网建设,抓好“数字全运”工程,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体系,确保全运会期间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工作万无一失。抓好政务网络与信息资源整合,结合奥体综合服务楼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全市统一、功能完善、安全保密的政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走出一条集约化、低成本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完善市、区、街道三级数字化城管信息网络,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推进信息化社区建设,扩大信息化便民服务厅和服务屏的覆盖范围,方便群众生活,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一卡通”工程,实现供水、供气、市内公园、普通公交、出租车等领域的一卡缴费。全面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传统产业企业和信息产业企业“一对一”交流活动,加快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村村通宽带”工程和“信息化下乡”活动,建设一批“信息化农业示范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各类信息服务“进村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