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效突出为民着力把社区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天桥区北闸子社区居委会
近年来,北闸子社区居委会以创建省级文明社区为目标,在市、区、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始终以为民、利民、乐民、便民为目的,努力打造管理规范、经济活跃、治安良好、文化繁荣、环境宜居的文明和谐社区。
一、注重实效,着力把管理做细
为把社区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强,我们严格按照文明社区创建要求,成立了创建文明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创新服务思路,全面加强社区管理,坚持依法治理,实行目标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倡导自我管理。
一是加强居民自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一直把社区居民当作最好的老师、当作社区建设的主体,从机制体制上保障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大家齐心协力管好社区“家务”。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先后制定了《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凝聚了社区群众的民智、民慧,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增强了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营造了和谐社区、文明社区、温馨社区的浓厚氛围。近几年,社区群众对社区管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89.3%,社区的治安环境、民事调解、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绿化、防火、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做到了制度完善、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对于社区事务的管理,有没有实效,社区居民认可了才算数。我们成立了社区事务民主议事监督小组,设立民情直通网页和居民意见箱,在各方面接受居民监督。每年年底还召开居民代表评议会,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管理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几年来,通过这个平台,拉近了社区管理人员与居民的距离,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根据居民提出的加大社区硬件投入,增强打击犯罪的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通过向上级争取,社区自筹部分经费,购置安防设施,目前辖区单位和小区电子监控安防安装率达98%,社区各类民事纠纷调解率100%,成功率98%。同时,还组建了辖区治安义务巡逻队,加强日常治安巡逻,辖区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居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突出为民,着力把服务做优
为了构建组织健全、布局合理、项目齐全、设施完善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通过争取和协调,我们把卫生、供水、供电、交通、邮政、通讯、银行等“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站点延伸到了社区,拓展了便民、利民服务范围,居民对此普遍感到满意。
一是把倾听居民的心声当作常态来抓。为了让居民遇到困难有人帮、诉求有人解,推出了每月“三日”(每月的10日为群众反映日,11至15日为社区工作人员下基层日,20日为信息收集日)工作制度,长期广泛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投入资金5万元,率先在全市开通了第一家社区服务网站,设立网上信息沟通平台,架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社区党员干部随身携带民情记事簿、民情卡以将居民反映的低保享受、就业就医就学、公共建设、资金帮扶等问题随时记录,并建立台帐,明确责任人和期限,按时反馈,帮助解决。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争取逐步协调解决。
二是把解决居民的小事当要事来办。一方面为居民创业创造条件。积极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保稳定。支持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积极联系周边企业解决当地就业难问题,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政等部门,在社区开展社区救助、养老助困、劳动就业等工作。另一方面为居民乐居创造条件。从2004年起,我们在社区建立了爱心慈善超市,经常为辖区贫困居民、孤寡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大米、食用油、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成立了天桥区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推出医疗上门、修理上门、送餐上门、送货上门等服务。今年7月,我们按照“超前定位、提升品位、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要求,在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居民通过“窗口受理、全程代办、内部流转”的电子化管理服务,可一次受理全程代理。同时,我们加强了社区内的物业管理,推行了委托合同办法,居民遇到水、电、煤气、房屋修缮和抢救危重病人等应急服务中,可以随叫随到,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是把居民的志愿意识当作重点培育。志愿服务是彰显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按照“党员引领社团,社团凝聚群众”的工作思路,首先成立了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优先从党员积极分子、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发展组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着重在扶贫帮困、治安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志愿者服务。同时,成立了北闸子社区志愿者帮扶分会,重点围绕安老、扶孤、帮残、助学、济困、救灾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北闸子社区已建有9支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在册人数86人,为社区居民总人数的10%,在深化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基础,着力把环境做美
几年来,我们以创建省级文明社区为抓手,从群众反响的点滴小事抓起,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社区环境营造等工作。
一是大力改善民生设施。根据社区发展规划,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对社区的环卫、服务、医疗、文体、社会福利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配套。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完善了社区小广场、居民购物、餐饮、美容美发、幼儿教育、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础设施。2009年,我们还在社区兴建了一个近300㎡的群众娱乐活动室,建成一个长达30米的社区居务公开栏,让社区居民在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健身的场所和可以诉求心声的平台。
二是大力优化社区环境。在加强对居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着力从优化外部环境入手,搞好净化、美化、绿化。对居住区的环卫设施进行了配套,做到了环卫设施齐全、完好,并成立社区保洁员队伍,每天对街巷、居民区实行标准化清扫,对社区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和道路两侧绿地进行科学维护,做到了垃圾有专人管理,环境有专人维护。定期对居民院落小巷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杜绝了以前乱丢乱扔、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对所有门店实行了“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对街道两边的广告牌匾进行统一规范有序的设置。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社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本达到了路平畅通,配套齐全,立面有景,灯光有型,环境优美,安全有序。
三是强力构建治安网络。近年来,我们一直倾心打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努力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指数。通过借鉴和汲取外省区先进治安社区经验、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基础上,社区建立了“五防”工作制度,即防止自然灾害发生、防止治安刑事案件发生、防止黄赌毒进入社区、防止群体事件上防和防止非法邪教组织浸入社区,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同时,加强与驻地派出所的联系和沟通,与泺口派出所联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签定党建工作协议书,明确了责、权、利,确保人、财、物到位。平时注重开展法制教育和社区安全教育,使居民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热情显著提高;加强社区法律援助和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从多个层面构筑社区安全屏障。几年来,社区内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没有黑恶势力团伙,没有迷信邪教活动。社区案件少了,秩序好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满意率达92%。
四、教育引导,着力把氛围做浓
当前,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针对群众呼声,我们着力在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方面上水平,在创新载体上求突破,大力推进文明创建。
一是以“和美创建”为龙头,助推文明创建。从2006年底开始,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广泛开展了“和美社区”、“和美家庭”创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社区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契机。从改善邻里关系入手,针对现代都市“楼上楼下不知姓,对门对户不认识”的普遍现象,开展了“邻里四相”活动,引导居民从相识到相知、到相助、到相融,倡导邻里之间“见面问个好、主动认个门、有事帮个忙、出门捎个话”,倡导居民有空时左右隔壁一起爬爬山、打打球、逛逛公园。通过这些活动开展,现在居民追求“和美”、创建“和美”、共享“和美”已成为一种风尚。
二是以居民活动为载体,提升文明素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创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楼栋(庭院)”、“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活动,组织评选“党员致富能手”、“党员创业之星”等荣誉。通过各类创建评选活动,涌现了一大批社区先进典型。通过这些活动,社区的凝聚力增强了,居民的心拉近了,“家”的氛围越来越浓了。近几年,我们还先后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舞剑队”,开展“庆三八”女子拔河赛、“庆六一儿童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境界。社区每年开展以“关爱女孩·亲情牵手,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爱心文艺晚会,倡导大家关爱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了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以宣传引导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通过社区广播、社区网站、社区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的宣传发动,让“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创新社区”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沟通,认真采纳他们对社区发展和创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创业、安业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有一个家的归属,倡导大家同心协力,共筑美好家园。
天桥区北闸子社区居委会
近年来,北闸子社区居委会以创建省级文明社区为目标,在市、区、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始终以为民、利民、乐民、便民为目的,努力打造管理规范、经济活跃、治安良好、文化繁荣、环境宜居的文明和谐社区。
一、注重实效,着力把管理做细
为把社区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强,我们严格按照文明社区创建要求,成立了创建文明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创新服务思路,全面加强社区管理,坚持依法治理,实行目标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倡导自我管理。
一是加强居民自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一直把社区居民当作最好的老师、当作社区建设的主体,从机制体制上保障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大家齐心协力管好社区“家务”。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先后制定了《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凝聚了社区群众的民智、民慧,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增强了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营造了和谐社区、文明社区、温馨社区的浓厚氛围。近几年,社区群众对社区管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89.3%,社区的治安环境、民事调解、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绿化、防火、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做到了制度完善、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对于社区事务的管理,有没有实效,社区居民认可了才算数。我们成立了社区事务民主议事监督小组,设立民情直通网页和居民意见箱,在各方面接受居民监督。每年年底还召开居民代表评议会,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管理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几年来,通过这个平台,拉近了社区管理人员与居民的距离,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根据居民提出的加大社区硬件投入,增强打击犯罪的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通过向上级争取,社区自筹部分经费,购置安防设施,目前辖区单位和小区电子监控安防安装率达98%,社区各类民事纠纷调解率100%,成功率98%。同时,还组建了辖区治安义务巡逻队,加强日常治安巡逻,辖区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居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突出为民,着力把服务做优
为了构建组织健全、布局合理、项目齐全、设施完善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通过争取和协调,我们把卫生、供水、供电、交通、邮政、通讯、银行等“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站点延伸到了社区,拓展了便民、利民服务范围,居民对此普遍感到满意。
一是把倾听居民的心声当作常态来抓。为了让居民遇到困难有人帮、诉求有人解,推出了每月“三日”(每月的10日为群众反映日,11至15日为社区工作人员下基层日,20日为信息收集日)工作制度,长期广泛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投入资金5万元,率先在全市开通了第一家社区服务网站,设立网上信息沟通平台,架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社区党员干部随身携带民情记事簿、民情卡以将居民反映的低保享受、就业就医就学、公共建设、资金帮扶等问题随时记录,并建立台帐,明确责任人和期限,按时反馈,帮助解决。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争取逐步协调解决。
二是把解决居民的小事当要事来办。一方面为居民创业创造条件。积极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保稳定。支持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积极联系周边企业解决当地就业难问题,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政等部门,在社区开展社区救助、养老助困、劳动就业等工作。另一方面为居民乐居创造条件。从2004年起,我们在社区建立了爱心慈善超市,经常为辖区贫困居民、孤寡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大米、食用油、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成立了天桥区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推出医疗上门、修理上门、送餐上门、送货上门等服务。今年7月,我们按照“超前定位、提升品位、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要求,在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居民通过“窗口受理、全程代办、内部流转”的电子化管理服务,可一次受理全程代理。同时,我们加强了社区内的物业管理,推行了委托合同办法,居民遇到水、电、煤气、房屋修缮和抢救危重病人等应急服务中,可以随叫随到,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是把居民的志愿意识当作重点培育。志愿服务是彰显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按照“党员引领社团,社团凝聚群众”的工作思路,首先成立了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优先从党员积极分子、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发展组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着重在扶贫帮困、治安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志愿者服务。同时,成立了北闸子社区志愿者帮扶分会,重点围绕安老、扶孤、帮残、助学、济困、救灾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北闸子社区已建有9支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在册人数86人,为社区居民总人数的10%,在深化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基础,着力把环境做美
几年来,我们以创建省级文明社区为抓手,从群众反响的点滴小事抓起,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社区环境营造等工作。
一是大力改善民生设施。根据社区发展规划,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对社区的环卫、服务、医疗、文体、社会福利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配套。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完善了社区小广场、居民购物、餐饮、美容美发、幼儿教育、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础设施。2009年,我们还在社区兴建了一个近300㎡的群众娱乐活动室,建成一个长达30米的社区居务公开栏,让社区居民在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健身的场所和可以诉求心声的平台。
二是大力优化社区环境。在加强对居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着力从优化外部环境入手,搞好净化、美化、绿化。对居住区的环卫设施进行了配套,做到了环卫设施齐全、完好,并成立社区保洁员队伍,每天对街巷、居民区实行标准化清扫,对社区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和道路两侧绿地进行科学维护,做到了垃圾有专人管理,环境有专人维护。定期对居民院落小巷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杜绝了以前乱丢乱扔、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对所有门店实行了“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对街道两边的广告牌匾进行统一规范有序的设置。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社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本达到了路平畅通,配套齐全,立面有景,灯光有型,环境优美,安全有序。
三是强力构建治安网络。近年来,我们一直倾心打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努力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指数。通过借鉴和汲取外省区先进治安社区经验、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基础上,社区建立了“五防”工作制度,即防止自然灾害发生、防止治安刑事案件发生、防止黄赌毒进入社区、防止群体事件上防和防止非法邪教组织浸入社区,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同时,加强与驻地派出所的联系和沟通,与泺口派出所联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签定党建工作协议书,明确了责、权、利,确保人、财、物到位。平时注重开展法制教育和社区安全教育,使居民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热情显著提高;加强社区法律援助和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从多个层面构筑社区安全屏障。几年来,社区内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没有黑恶势力团伙,没有迷信邪教活动。社区案件少了,秩序好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满意率达92%。
四、教育引导,着力把氛围做浓
当前,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针对群众呼声,我们着力在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方面上水平,在创新载体上求突破,大力推进文明创建。
一是以“和美创建”为龙头,助推文明创建。从2006年底开始,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广泛开展了“和美社区”、“和美家庭”创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社区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契机。从改善邻里关系入手,针对现代都市“楼上楼下不知姓,对门对户不认识”的普遍现象,开展了“邻里四相”活动,引导居民从相识到相知、到相助、到相融,倡导邻里之间“见面问个好、主动认个门、有事帮个忙、出门捎个话”,倡导居民有空时左右隔壁一起爬爬山、打打球、逛逛公园。通过这些活动开展,现在居民追求“和美”、创建“和美”、共享“和美”已成为一种风尚。
二是以居民活动为载体,提升文明素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创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楼栋(庭院)”、“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活动,组织评选“党员致富能手”、“党员创业之星”等荣誉。通过各类创建评选活动,涌现了一大批社区先进典型。通过这些活动,社区的凝聚力增强了,居民的心拉近了,“家”的氛围越来越浓了。近几年,我们还先后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舞剑队”,开展“庆三八”女子拔河赛、“庆六一儿童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境界。社区每年开展以“关爱女孩·亲情牵手,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爱心文艺晚会,倡导大家关爱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了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以宣传引导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通过社区广播、社区网站、社区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的宣传发动,让“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创新社区”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沟通,认真采纳他们对社区发展和创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创业、安业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有一个家的归属,倡导大家同心协力,共筑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