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官庄镇党委书记 高勇
官庄镇位于章丘市东南部,辖60个行政村,5.1万人,面积186.29平方公里,是章丘市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近年来,在章丘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文明富裕、和谐幸福新官庄”的总体目标,统筹抓好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建设”,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在各项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基数上的高增长。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985万元,各项税收1.46亿元,同比增长37.7%和32.6%。荣获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先进乡镇和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围绕富民强镇突出抓好经济建设
发展是硬道理,富民是硬任务。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地方党委政府的首要工作。官庄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视发展为己任,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依托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做大经济“蛋糕”。一是加速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按照“用地集约、设施完善、产业相近、互动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镇工业园区,完善水、电、路、绿化等功能配套,为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创造了先决条件。澳信工贸、新纪元铸锻、明龙建机、民基电力等投资过亿元大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入园企业达60余家。坚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整体提升的突破口,对外提高项目引进门槛,对内集中引导扶持。今年以来,在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新开工大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民基LS特高压电力产业项目投资6.1亿元,投产达效后可年创利税1.5亿元;伊莱特重工大型风电环锻压件生产项目投资6亿元,可年创利税1亿元。在谈项目有济南高端制造业服务基地、香港天建集团开发朱家峪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UPC风力发电项目和光阳特钢钢贸等项目,总投资130多亿元。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8家,经济规模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同时,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支撑力。伊莱特公司顺利通过9000/14000/18000三个体系认证,金鲁阳商标通过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覆盖79个国家。华民公司今年5月份被认定为“国家电力工业磨球实验基地”。二是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进盛苑花卉、居易酿造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效益不断扩大。“赵八洞”牌香椿、花椒,获得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连续举办四届香椿采摘节,取得了展示品牌、拓展功能、增加收入的多赢效果。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步伐,新建朱家峪和法家峪两大生态农业园区。朱家峪生态农业示范园,已建设葚梅等水果采摘园300亩,种植有机蔬菜200亩;法家峪生态园区,已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300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朱家峪、大闫满万亩土地综合治理和法家峪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南部山区生态建设力度,宜林荒山造林2万余亩,其中种子直播6000亩、雨季造林1.2万亩、退耕还果2600亩,进一步增加了植被密度,加强了水土保持,涵养了水源,增强了生态维护能力。三是发展旅游业打造新亮点。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稳步推进旅游开发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朱家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官庄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强乡镇,2010年朱家峪民俗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先后有《闯关东》、《永远是春天》、《南下》、《小小飞虎队》等3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入选“山东十大影视基地”,年接待人数5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00余万元,朱家峪已成为章丘市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南部山区生态景点开发有序推进,赵八洞风景区、九鼎山生态景区先后向游人开放,兴隆寺、宝珠山风景区完成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初步形成了朱家峪—赵八洞—宝珠寺—兴隆寺—九鼎山的一日游旅游线路。多处景点的开发建设,不仅使官庄的山山水水越来越秀美,更为官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镇旅游业帮助群众实现就业3280余人,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
二、围绕宜业宜居着力抓好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官庄镇70%村庄处于南部山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官庄镇立足生态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配套功能,优化提升人居环境。按照“镇驻地—新型社区—生态村居”的建设格局,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生态特色城镇。一是建设宜业城镇。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主,以生态旅游为辅的现代化生态城镇”为主题,制定完善了镇村发展总体规划,26个村完成了详规。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良好的商居环境。投资7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闯关东文化广场,成为全镇标志性建筑和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投资900余万元,完成华民大道、民基路和环保产业园路建设,为工业经济和环保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投资800万元修建改造和谐大道、西商业街等驻地主干道路,完善路灯、排水等各项设施,改善了经营环境,提升了城镇形象,促进了商业繁荣,全镇工商业户达到1000余家。二是建设宜居城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按照“拆除平房建楼房、合村并点建社区、节约土地建园区”的思路,以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群众居住条件。全镇已有三分之一的村列入社区建设规划,其中朝阳、官庄、养军三个社区已初具规模,累计建成多层农民公寓楼20栋,在建小高层2栋、多层18栋,水、电、路、天然气、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朝阳社区荣获“济南市农村住房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工作亮点项目”,先后接待国家、省和济南市领导视察上百次,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三是建设生态城镇。为破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2010年投资1000余万元,在章丘率先高标准建设了镇垃圾处理中心,采取“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运作模式,解决镇域范围内村庄的生活垃圾,垃圾围村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今年以来,按照章丘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要求,全镇60个村全部纳入,配备专业保洁员235人,设置垃圾箱492个,保洁面积达200余万平方米,实现镇村垃圾日产日清,道路全天保洁,镇村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10年已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2009年依法取缔了全镇556家非法生产小石灰窑、小焦宝石窑。投资600余万元,实施国道309线官庄段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提升工程,顺利通过了全国干线公路养护大检查。
三、围绕文明和谐全面抓好社会建设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官庄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实施文教提升工程,先后对东八井、孟家峪、闫家峪等9所南部山区小学进行改造,彻底改善了南部山区办学条件。高标准建设了镇综合文化站,不断完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路网村村通工程,2010年投资1600余万元,高标准硬化改造全长21.3公里的普雪路,全镇6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构筑起四通八达的镇村公路网。投资300余万元,实施山区自来水户户通工程,惠及30个山区村庄,改善了山区群众饮水条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先后对官庄卫生院、闫家峪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农合村级覆盖率和农民参合率均达到100%,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率达到96%。二是加强社会管理。推行“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的治村模式,完善以“五步议事法”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按章理事、和谐共事的运行格局。认真开展以“认领先锋岗位、兑现先锋承诺、树立先锋旗帜”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先锋活动”,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先进联后进”结对帮扶活动,由12个班子建设好,经济实力强的村结对帮扶12个后进村,改善办公条件,解决行路、吃水等实际问题60余项。健全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责任制、信访代理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制度,畅通诉求表达和满足渠道,设立民情服务热线,对信访事项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三是强化为民服务。镇村分别成立为民服务大厅和为民服务室,统一办理群众申请的具体事项。扎实开展“直包到户、贴心服务”主题活动,变干部包村为干部包户,送政策、听民生、解民忧,着力构建“民情快递、民困速解”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切实把干群关系压缩到“零距离”。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思想、作风、纪律”三整顿教育活动,每月15日为机关干部入村调研活动日,大力营造团结、民主、务实、和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