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社会资源 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打造泉城“中小微企业之家”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李会宝
近年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服务市场,加快形成具有济南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泉城“中小微企业之家”,持续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政策引导,合力推进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创造了全市工业40%的GDP,50%的税收,60%的出口,70%的技术创新成果,吸纳了80%的就业,企业个数占90%以上。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创新不足、产能过剩、资源高耗、工艺落后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中小企业在寻求服务时,面对林林总总的扶持政策、位置分散的服务机构、眼花缭乱的服务项目、良莠不齐的服务水平、闭塞低效的沟通渠道,常常无所适从,影响了问题的解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把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列入日程,强力推进。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1〕1号)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文件精神,联合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平台定位、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推进机制等重点事项。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下属事业单位———济南市经济信息中心更名为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平台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选择了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的经十路澳利大厦作为平台建设地点,开辟服务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平台已入驻40多家服务机构,范围涵盖银行、担保、小额贷款、创投、风投、期货、证券、保险、典当、信托、拍卖、投资咨询、信用管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创新、法律服务、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领域,并于2012年4月23日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坚持科学规划,设置全方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行业分布广泛,发展阶段各异,对服务需求更是大不相同。建立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本着“整合服务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工作”的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合理有效地引导和调动社会服务资源,着力构建有管理、有机构、有场地、有资金、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国家、省统一规划,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依托“省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的“窗口公共服务平台”,肩负着为企业直接提供政策咨询、政务代理等综合性服务职能,承担着组织整合和引领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的重要职责,着重解决“信息不对称”、“标准不规范”、“执业不诚信”、“成本相对偏高”等涉企服务突出问题。平台根据中小企业服务需求,规划设置了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企业诚信、法律服务、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化服务八大服务体系,聚合20个行业的优秀资源进入平台提供全方位、专业化、零距离的服务。平台内设办公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大厅、信息化体验中心、多媒体培训教室、业务洽谈与会议室、配套服务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开通“一网一线一中心”资源,让广大中小微企业明白需要帮助时该上什么网站(济南中小企业网),该打什么电话(咨询服务热线88188918),该到哪里去(服务中心),及时响应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平台以打造泉城“中小微企业之家”公共服务品牌,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目标,建设国内一流、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三、强化涉企服务,确保各项功能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持续地探索创新和总结提高。下一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服务年”计划,继续完善八大服务体系,全方位、零距离为企业搞好服务。组织开展“百名律师仲裁员服务百家中小企业”活动,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让律师仲裁员“牵手”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提高防范法律风险能力。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春风行动”计划,大力宣传“一网一线一中心”服务资源,不断发掘中小企业潜在服务需求,开拓服务市场,培养服务客户。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对征集的企业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加强银企对接和项目推介。积极整合管理咨询智力资源,组建管理咨询服务顾问团,深入中小企业开展现场管理评价,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借助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健康发展。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发挥21个市级产业集群、4个省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规模膨胀。继续推进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培育创业者,催生小企业,扩大就业岗位,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对接平台,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主线,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努力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李会宝
近年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服务市场,加快形成具有济南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泉城“中小微企业之家”,持续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政策引导,合力推进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创造了全市工业40%的GDP,50%的税收,60%的出口,70%的技术创新成果,吸纳了80%的就业,企业个数占90%以上。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创新不足、产能过剩、资源高耗、工艺落后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中小企业在寻求服务时,面对林林总总的扶持政策、位置分散的服务机构、眼花缭乱的服务项目、良莠不齐的服务水平、闭塞低效的沟通渠道,常常无所适从,影响了问题的解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把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列入日程,强力推进。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1〕1号)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文件精神,联合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平台定位、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推进机制等重点事项。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下属事业单位———济南市经济信息中心更名为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平台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选择了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的经十路澳利大厦作为平台建设地点,开辟服务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平台已入驻40多家服务机构,范围涵盖银行、担保、小额贷款、创投、风投、期货、证券、保险、典当、信托、拍卖、投资咨询、信用管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技术创新、法律服务、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领域,并于2012年4月23日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坚持科学规划,设置全方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行业分布广泛,发展阶段各异,对服务需求更是大不相同。建立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本着“整合服务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工作”的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合理有效地引导和调动社会服务资源,着力构建有管理、有机构、有场地、有资金、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国家、省统一规划,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依托“省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的“窗口公共服务平台”,肩负着为企业直接提供政策咨询、政务代理等综合性服务职能,承担着组织整合和引领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的重要职责,着重解决“信息不对称”、“标准不规范”、“执业不诚信”、“成本相对偏高”等涉企服务突出问题。平台根据中小企业服务需求,规划设置了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企业诚信、法律服务、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化服务八大服务体系,聚合20个行业的优秀资源进入平台提供全方位、专业化、零距离的服务。平台内设办公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大厅、信息化体验中心、多媒体培训教室、业务洽谈与会议室、配套服务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开通“一网一线一中心”资源,让广大中小微企业明白需要帮助时该上什么网站(济南中小企业网),该打什么电话(咨询服务热线88188918),该到哪里去(服务中心),及时响应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平台以打造泉城“中小微企业之家”公共服务品牌,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目标,建设国内一流、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三、强化涉企服务,确保各项功能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持续地探索创新和总结提高。下一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服务年”计划,继续完善八大服务体系,全方位、零距离为企业搞好服务。组织开展“百名律师仲裁员服务百家中小企业”活动,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让律师仲裁员“牵手”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提高防范法律风险能力。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春风行动”计划,大力宣传“一网一线一中心”服务资源,不断发掘中小企业潜在服务需求,开拓服务市场,培养服务客户。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对征集的企业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加强银企对接和项目推介。积极整合管理咨询智力资源,组建管理咨询服务顾问团,深入中小企业开展现场管理评价,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借助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健康发展。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发挥21个市级产业集群、4个省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规模膨胀。继续推进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培育创业者,催生小企业,扩大就业岗位,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对接平台,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主线,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努力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