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挖出一处新泉、一段暗渠、一段老街之后,12月17日下午,芙蓉街北端的文庙门口又发现一处古石板路遗迹,专家初步判断这是清代的古路。
“昨天,工人在这暗渠里抓了20多只小虾!”17日下午2:30,在文庙南广场看到,施工中挖出来的暗渠有十几米长,上面铺着厚厚的石板,石板下面,清澈的水自南向北缓缓流动着,有小虾在游来游去。暗渠流进文庙后又成为泮池,经曲水亭街流进大明湖。“这次改造,我们摸清了暗渠的位置和走向,我们会先测量暗渠的高程,再设计泉水景观。”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建议,先把暗渠的泥沙清理掉,再判断暗渠的年代是民国的还是清代的,他认为,暗渠的年代最晚也到不了明代。至于暗渠的利用,他建议打造成亲水景观向市民展示,“用钢化玻璃覆盖也行,用石板覆盖也行,不论工程方使用哪种材料铺装,我都建议一定要把泉水露出来,要让人们能亲水。”
在暗渠和文庙之间,施工方又发现一处“疑似”古路。“现存的这段石板路很不平整,从风化和磨损程度判断,应该是清代的老路。”李铭说。明府城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的施工中,将把文庙周围现有的栅栏全都拆除,把这处新发现的石板路保护起来,将来作为一处彰显济南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向游客开放。
编辑:梁媛媛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孙述涛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11-15
明府城泰山行宫及水官庙遗址将改造11-13
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 济南经验推向全省10-31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济南市黄河滩区临时撤离...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