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聚力打造经十东路科创走廊 总投资超2580亿元《爱济南》
发布日期:2019-12-27 16:04 信息来源:热线办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12月27日,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带领相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到12345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广泛听取市民对新旧动能转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旧改、城市管理、拆违拆临、民生保障以及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科创走廊成为创新发展龙头

  引进产业总投资超2580亿元

  打造经十东路科创走廊,是章丘贯彻落实山东省、济南市“双招双引”工作的重大举措,是章丘提速新旧动能转换、谋求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由之路。马保岭说,近年来,章丘区紧紧抓住省市规划发展齐鲁科创大走廊的重大部署,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先行先试,敢闯敢干,把经十东路科创走廊打造成全区创新发展的龙头。


  · 集聚人才优势: 马保岭介绍,章丘区沿线规划布局了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山东财经大学主校区等14所高校、15万师生,积聚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建设济南(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等17个科创平台,与复旦大学、北交大等高校开展合作,建有院士工作站7家,合作院士等高端人才45人,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已经成为全市优质项目、高端人才落户的主阵地之一。

  · 夯实产业基础: 章丘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生命线,瞄准行业高端和国内前沿,集中引进大数据及应用、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三年来累计引进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山大地纬软件园、中意科技产业城等大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超过2580亿元。积极带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全区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达到85家。

  · 突出规划建设:章丘区统筹科创走廊沿线产业、生态、交通、城市功能,高规格定位布局,高品质建设管理。着力控好边界、做好留白、抓好招引、填好项目,加快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南北走向展开绣源河40里风貌带,依托华侨城、济南动植物园、宏城广场等项目,展现现代时尚、大气精致的城市形象。

  章丘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大葱、甜瓜等专业村达200余个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8年视察章丘区时,对章丘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叮嘱。马保岭表示,章丘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持对标先进、高点定位,以点带面、全域统筹,全力开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

  · 选准发展路子: 根据章丘山区、滩区、平原的不同地貌和区位,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目前,大葱、甜瓜等特色种养专业村达到200余个,省级旅游强镇11个、特色旅游村19个,年收入过10万元的村集体达到699个。

  · 做强优势产业: 章丘区利用60万亩富硒土壤资源,布局建设北部优质瓜菜种植体验区、中部精致农业集聚区、南部山区果品及旱作农业区、城北田园风光区、泉域精品大葱高效栽培示范区“五朵金花”。

  · 引进创业人才: 章丘区制定鼓励回乡创业22条、人才新政20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以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特色产业联合体等形式吸引500余名人才回乡创业,实现产值2亿余元,带动就业过万人。

  · 决战脱贫攻坚: 马保岭表示,章丘区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整合资金近5亿元,综合用于村庄建设、环境提升、产业扶贫等领域。全区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66个、160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五通十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下一步,章丘区将细化“五大振兴”路径,聚力壮大产业,聚力改革创新,聚力脱贫攻坚,聚力乡风文明,不断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编辑:黄斯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