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59XL/2020-21408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 2020-12-21
- 标题: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行动方案》的政策解读
- 发文字号:
一、起草背景
乡村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19年6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从7个方面提出乡村产业振兴28项具体措施。2020年1月6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鲁政发〔2020〕1号),提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六大行动、17项工程。为推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实现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政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领会两个文件精神,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措施和目标任务,广泛征求了25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对意见建议进行了统筹考虑并采纳吸收,形成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行动方案》。经市政府研究通过,予以公开发布。
二、主要内容
《方案》整体框架:立足产业基础提升--土地和设施装备要素,突出重点产业--十大特色产业和现代种业,强化人才要素支撑--新型主体和科技队伍,补齐产业短板—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创新产业发展方式—绿色高质量和融合发展,最终落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保障,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重点从七个方面,安排实施18项工程,着力解决产业链条较短、质量效益不高和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
第一部分为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延长乡村产业链条。主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两项工程。以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为重点,引进培育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0家以上,建设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5处,争创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产销联盟发展,“菜篮子”直通车发展到200辆,实现产品从地头到餐桌“2小时即时达”。促进农村电商供应链、运营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完善,畅通流通渠道,打造2个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第二部分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综合能力支撑。主要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和农业设施装备提升两项工程。重点推进107万亩高标准农田、28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设施建设,提升植保防控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智慧农业应用及农机装备建设。
第三部分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综合效能。主要实施农产品稳产保供、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现代种业提升三项工程。到2025年,粮食产能、蔬菜和肉蛋奶总产量分别稳定在56亿斤、650万吨和100万吨以上。推进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打造泉城特色农业顶级品牌。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北方种业之都。
第四部分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主要实施产业园区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社会化服务业提升三项工程。围绕产业平台打造,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乡土产业名品村。以实现省城四季乡村旅游为目标,打造20条乡村旅游齐鲁样板示范线路、10处特色民宿聚集区及20家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年收入达到500亿元。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多元化、市场化发展,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整体水平,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提升到60%,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达到50家以上。
第五部分为推进绿色生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实施绿色生产兴农和农产品质量品牌引领两项工程。以绿色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进高质量绿色生产,落实“四增四减”,完善重大植物病虫害及畜禽疫情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1+10+N”品牌建设推进体系,培育50个左右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做强作响“泉水人家”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第六部分为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增强乡村产业内生动力。主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乡土人才培强、农业科技支撑强化三项工程。突出科技人才要素,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基层农技创新推广队伍,全市农业专家队伍稳定在100人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
第七部分为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激活乡村产业发展要素。主要实施财政金融支农兴农、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农业用地支持保障三项工程。强化财政专项、银行贷款等资金政策保障。扩大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拓宽地方特色保险险种,降低农户生产风险。推进集体土地入市试点及“点状”供地等模式推广,保障乡村产业振兴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