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卫健委按照“放管服”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释放潜力的要求,积极顺应政务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变革趋势,积极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克服看病时间和空间限制,构建“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模式,持续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市民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
作为国家电子健康卡试点城市,济南聚焦原先“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等突出问题,在全省首个发放电子健康卡(副省级城市中为第三家),全市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全部完成应用环境改造,实现了诊疗“全过程”应用和跨院“一卡通用”;同时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存在的困难,在各医院设置专门窗口和自助机,方便办理临时电子健康卡,提升了办卡人性化和发卡覆盖率。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发卡900余万张,该项工作获评全国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优秀案例,并被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确定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当前使用的健康通行码(绿码),即为整合有疫情防控数据的电子健康卡,可直接用于就诊,便利性大幅提升。
二、不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2020年济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顺利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成为全国第四家达到该水平的省会城市。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全市医院(不含省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间诊疗信息一网共享、互联互通。利用平台大数据,健康济南APP推出了“2020年终健康大盘点”服务,内容涵盖“年度居民诊疗地图、医疗账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管理成效”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将重要健康指标变化趋势“可视化”,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强化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平台先后开展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新冠肺炎辅助筛查等新型互联网服务,率先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数据的闭环管控,并获评全国新冠肺炎防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最佳优秀应用案例。
三、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
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我市建设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20家市级医院、21家区县医院和3家行业医院完成对接,为居民提供包括“预约挂号、在线充值退费、诊间结算、报告查询”在内的37种线上服务,并通过“健康济南共建共享”公众号、“健康济南”APP等实现便民服务“一号通用”。15家市属、区县属公立医院还建设了互联网医院,提供了更丰富的网上服务。在公共卫生方面,在全国首家建成市级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全程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专业化集中仓储点,疫苗信息实现“最小包装”溯源,切实将“三查七对一验证”过程中的人为错误风险降到“零”。预防接种通知提醒、预约、知情同意、疫苗信息查询、支付、满意度评价等全部服务,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在全国率先实现新生儿电子健康卡取代预防接种卡,出生即发卡,真正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血液保障智慧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出院结算即时报销血费。加快24小时互联网实时远程胎心监护平台的推广应用,通过可穿戴设备为孕产妇建立居家远程24小时实时动态监护渠道,持续打造“互联网+妇幼健康”品牌。创新智慧中医药服务,全市建成6家智慧中药房,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日煎煮量达1.6万方,辐射10个区县;处方调剂速度提升到25秒/方,较人工调剂提速5倍,称量精准度达99%以上;成立省内首家智慧中药房质控中心,相关经验做法在学习强国平台、《光明日报》《市政务信息专刊》发表,并由省卫健委推送给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委省政府,济南中医药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
编辑:马国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