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委编办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建载体、办实事、谋改革,坚守政治、为民、事业三种情怀,炼好“红心”“初心”“决心”三颗心,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
修炼对党忠诚的“红心”
莱芜区委编办立足“党的机关、政治机关”的高站位,创新搭建“四大课堂”学习实践载体,不断以党的政治建设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以领导带头讲党课、党史故事“青年讲”、每日“充电半小时”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讲读课堂“以小见大”和“小故事大情怀”的优势特点,感悟真情、增强信心。
通过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到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体验式教学,激发斗志和干劲。同时,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机构编制大讲堂”等形式,做精“研学课堂”,把党史必读书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业务政策文件等纳入日常学习,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找党史根源,在党史中找机构编制工作支撑。在此基础上,做实“实践课堂”,开展对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回头看”上门走访调研活动,对党政机构改革后职能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及时从机构编制角度予以协调解决,使各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群众。
锤炼为民服务的“初心”
同吴花园社区联合打造“吴伯箫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和推动“吹哨报到”机制向社区网格化管理延伸2个共建项目,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每月到包联镇村围绕重工占地拆迁、村“两委”换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项竞赛”等工作专题调研座谈7次,为村党支部解决化解占地拆迁、换届信访等问题5个。
疫情防控方面,全办组成9个攻坚小组,到西苑社区、贾家庄社区开展防控督导和接种摸排工作,主动认领任务,不惧炎热奋战2天,走访商超、网吧、餐馆等重点场所93处,督导发现问题350个,签订防控责任书93份,圆满完成2500户接种统计任务,在疫情防控大局中体现编办担当。
围绕“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提前调研谋划,确定“双报到”每月活动清单,先后到吴花园社区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文明安全引导、卫生清理、文体联谊等活动9次,确保每次“报到”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
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明确一名领导干部具体分管,先后4次协助社区对照测评标准,到辖区内实地走访察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拍照、记录、汇总,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结合招才引智工作,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到和庄镇、方下街道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帮助协调联系种植技术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事宜。
淬炼攻坚克难的“决心”
围绕保障莱芜区“生态立区 实业强区”发展大局,以昂扬精气神担当作为,努力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改革攻坚和机构编制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首先,持续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积极探索推行“3+4+3”职能监管新模式,真正把解决问题作为监管工作的落脚点,助力部门全面履职。针对监管中发现基层畜牧检疫、自然资源领域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中统筹考虑,为相关职能部门设置8个基层派驻检疫站、15个自然资源所。同时,增加专项用编进人计划,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
立足机构编制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分析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在挖潜创新、盘活用好各类编制资源上下功夫。以各项改革为契机,精打细算收回长期不用的空编,为安全生产、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核增编制70余名。创新编制管理方式,积极探索研究场馆院企业化运作等方式,缓解资金、人员供需矛盾。将38处学校附属幼儿园作为17个公立幼儿园分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核定人员控制总量,由中心园一体化运行和管理,实现城区、镇街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
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深入推进规范“属地管理”,全面实行“乡呼县应、上下联动”,依托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高标准打造“呼叫”平台,将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等7个方面的104项“属地管理”事项清单纳入平台。为破解属地管理事项不落实、落实慢,制定《关于规范“属地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细则》,对事项“响应”情况、办理情况、结果满意度等进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在全市率先完成“镇街对部门评价结果占被考核部门绩效权重的1/3左右”的目标。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莱芜区打造农村“客货邮”融合新模式 11-10
莱芜区首次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11-03
莱芜区“零距离”服务户外劳动者 11-01
“掌上莱芜”获9月全国县级文旅抖音传播力指数... 10-29
莱芜区举办重点项目“多证连发”颁证仪式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