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营商环境>营商指标>包容普惠创新>工作动态
“十七个首次”!济南22条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强市崛起
发布日期:2021-06-16 10:30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济南贯彻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起步之年,工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推动工业强市建设,济南市重磅加码!6月11日,记者从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6月8日,济南市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强链群、增质效、提能级、强保障四个方面推出22条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全面,靶向明确,含金量十足。

此次出台的《若干政策》有针对性地对政策盲点、堵点加大创新突破的力度,谋划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率先提出的创新举措,聚焦四个方面,涵盖了“十七个首次”,其中4项政策为全国首次提出,4项为全省首次。

 聚焦强链群,从链主企业、中小微企业、集群促进机构等不同主体入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全省首次提出对集群促进机构的奖励政策,首次提出根据链主企业产业链群带动能力和成效,给予分档奖励政策,首次赋予链主企业产业空间规划权,首次提出对链主企业开放供应链实效的奖励政策,首次出台市级层面的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

 聚焦提级增效,在全国首次提出全领域覆盖的信创项目补助政策,首次提出针对工业企业DCMM评估认证的奖励政策,在全省首次提出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的补贴政策,首次提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认证奖励政策,首次提出对快速发展的规上工业企业的支持政策,首次提出绿色工厂优先纳入错峰生产豁免类企业清单和重点行业保障类企业清单,首次提出针对双创载体的绩效评价奖励政策。

 聚焦要素保障,这部分内容是《若干政策》的重中之重,主要从用地、用房、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国首次提出对工业标准厂房和新型产业用地(M0)首次分割转让视同为新建商品房交易,有效降低企业落地用房成本;在全国首次提出对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全省首次提出对评价结果为A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电费补贴政策;及时跟进《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办法》,在全省首次出台市级企业优秀人才推荐选拔办法,并制定详细的奖励标准,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图片

 聚焦转变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投入。同时,进一步优化技改项目支持方式,在全国首次提出综合实施分类、分档、分次同步奖补政策,将有力促进技改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这些政策条条“真金白银”助力工业发展。济南市财政在去年统筹安排了20亿元工业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此次又新增扶持资金近6亿元,用于保障实施15个方面新出的政策。企业将从中得到切实的实惠。例如,为支持链主企业引领发展,根据其产业链群带动能力和成效,给予分档奖励,最高1000万元。建立工业和技改重大项目库,从中择优选择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强链补链延链、产业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或替代进口产业化、工业强基工程关键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投入总额的15%给予分档补助,最高2000万元。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强县争先创优发展。

图片

 除了资金支持以外,济南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聚焦土地、能耗、金融等要素制约问题,加大破解力度。例如:针对企业呼声强烈的用地、用房问题,赋予链主企业土地规划权、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制定工业标准厂房和新型产业用地(M0)租金指导价格,对新入驻企业给予租金优惠等措施。对“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为A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度电补贴2分。组织泉城企业优秀人才推荐选拔,对评选出的“企业优秀经营人才”给予奖励,其中“杰出经营人才”奖励100万元等。支持龙头企业与驻济高校联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通过省级、国家级认定的,按照企业建设总投入的50%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500万元。

去年以来,济南市确立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并以此为母体和统领,构建起工业强市“1+N”政策体系,目前“N”的数量已经达到75个,覆盖了工业和信息化的方方面面,政策促动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全面起势。

 根据《若干政策》提出的发展目标,聚焦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等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群,济南市将争创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到2025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两大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7000亿级,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集群规模分别达到3000亿级。


编辑: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