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营商环境>营商指标>获得信贷>案例展示
区块链技术赋能“泉城链”助企惠民
发布日期:2021-08-10 10:39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一、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泉城链”服务金融业顶层规划

2020年,结合人民银行关于“启动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稳健推进征信信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互通”的工作指示,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借力济南市政府建设“泉城链”智慧政务平台的有利契机,联合济南市大数据局推动“泉城链”在金融领域推广应用,优化推进思路与技术实现路径,制定应用规划、数据安全共享策略体系等,联合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推广应用“泉城链”工作方案》,促成“泉城链”把服务金融业作为建设的核心目标,确保了推广应用工作高效、规范实施。

二、树立“还数于民”理念,将虚拟数据资产转化为真金白银

“泉城链”创新性提出“还数于民(企)”理念,将政府部门数据存储到个人或企业“数字保险箱”,个人或企业通过“数字保险箱”随时查看和管理自身数据。“泉城链”将“静态数据”转变为“流动资产”,有助于各类政务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安全共享,进而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年11月,“泉城链”率先在农业银行济南分行等3家银行试点应用,随后2021年3月在济南市全部银行推广应用。截至2021年6月末,已有6家银行、15款信贷产品上线运行,累计通过“泉城链”授信9889笔、29.2亿元。其中,个人信用贷款10.3亿元,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贷款9.6亿元,涉及企业1154户。

三、坚持数据源不上链,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针对政务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和多部门、多层级分布的特点,“泉城链”按照“数据源不上链”原则进行建设,主张将政务信息存储在各数据源单位的数据库中,以提高各政府部门的接入动力。“泉城链”通过“数字保险箱”加密将数据传输给商业银行,封装后进入商业银行的风控模型为个人或企业精准画像。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向银行机构提供公积金、社保、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敏感信息,进一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助推信贷投放的精度和力度。如农行济南分行白名单企业客户由原来500余家扩大到2100余家,适用的个人优质客户增加超过20万;北京银行济南分行信用贷款额度由10万元增至28.5万元,利率由6.6%降至4.8%;齐鲁银行“市民贷”产品平均授信额度由应用前10.6万元升至13.5万元,普惠金融获得感明显增强。

四、实行全面数据保护,持续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

按照“最少、必要”原则使用“泉城链”数据,鼓励优先推进个人和企业线上信贷产品应用,要求每次获取个人或企业的数据均需信息主体的单独授权,以确保真实业务背景与数据安全。同时,支持开展各类线下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改造,鼓励银行业务系统与“泉城链”对接后,以线上获取政务数据代替原先客户线下提交纸质材料,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如北京银行济南分行按揭贷款业务使用“泉城链”进行预审批后,客户需提供的结婚证、户口本、收入证明等资料全部经由链上获取,信贷审批资料通过率由60%升至近90%,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