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基本形成,“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基本建成。按照“环上”“环内”“环外”“五个新城”及“政策供给”五个方面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外环绿带功能提升
1.改造提升已建外环绿带。强化功能复合,在基本保持现状建设总体规模的基础上,增加游憩、餐饮、公共服务等必要配套设施,融入体育、文化等元素,实现体绿一体、文绿相融,全面提升生态景观和服务能级。优化提升拓展外环绿带已建成14个公园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公园吸引力。梳理外环绿带未建区域,研究建设政策,全面建成可实施区域绿带。“十四五”期间,外环绿带内新增城市公园35座以上。
2.推动建成外环绿道体系。加快推进外环绿道断点贯通工作,除重大市政节点外全线基本贯通,形成步行道、自行车道功能兼备且连续贯通的绿道体系。充分结合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建设绿道驿站。“十四五”期间,建成外环主干绿道总长度超过100公里、绿道驿站30-40个。
3.落实“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结合外环绿带改造提升和绿道新建改建等项目,重点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不断丰富季相变化,提升绿化品质并丰富外环绿带生物多样性。“十四五”期间,实施“四化”改造提升面积500公顷以上。
二、稳步推进楔形绿地建设
4.全面建成开放森兰、碧云、三林、桃浦楔形绿地。延续既有土地捆绑开发政策路径,按照城市公园标准,加快推进森兰、碧云、三林、桃浦楔形绿地建设,确保“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开放,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
5.加快推进北蔡、吴淞、大场、吴淞江、吴中路楔形绿地前期研究。2021年底,基本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同步分解落实年度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以上。
6.适时启动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建设研究。注重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衔接,在吴淞口区域形成集生态景观、文化博览、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积极探索生态间隔带建设
7.以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为试点启动专项规划编制。优化区域内不同类型土地布局,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土地保护开发适应性政策,提出规划土地和财政支持政策,2021年底基本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8.有意愿、有条件的相关区启动辖区范围生态间隔带建设方案研究。综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自然本底和发展定位,合理布局绿地、林地、耕地和产业、居住用地,凸显生态功能,注重特色营造,强化布局交融、资源整合,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互渗透、无界融合的新型大型生态公园。
9.按照林水复合、蓝绿共生的原则,精心打造浦江第一湾。梳理浦江第一湾区域空间现状,以闵行区、奉贤区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为基底,结合周边地区现有规划,系统谋划黄浦江、金汇港、大治河交汇区域建设上海南部大湾区生态公园的可行性,2021年底形成专项规划研究中期成果。
四、联动拓展新城生态空间
10.围绕五个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打造新城绿色生态空间基底,规划建设五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结合本市“十四五”林地专项规划编制,2021年上半年确定造林空间落地方案。
11.按照明确的空间范围,研究编制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设计方案,总体延续重点生态廊道的建设模式和支持政策。注重景观设计,配套设施要与植物景观相呼应、相协调;注重滨水公共空间营造,打造市民可进入、可游憩的高标准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
12.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梳理区域内已有或规划新建的大型绿地,制定改建或新建实施方案,建成一批100公顷以上的“绿心”公园,串联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和重点生态廊道,连点成片、聚线成网。
五、加强政策研究供给
13.统筹研究生态间隔带建设政策体系,建立土地开发带动生态公园建设的平衡机制,适度加大开发政策供给,平衡好生态、生产、生活用地,优化空间布局,新增耕地为生态间隔带等生态建设预留空间。
14.按照绿化基金使用管理要求,明确外环绿带整体功能提升及“四化”改造、新建或改建绿道等两类项目细化政策口径,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项目,2021年上半年研究明确政策路径。“环内”“环外”“新城”同步形成配套支持政策。
15.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分类,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完善适用于不同区域的绿地、林地、湿地建设以及生态修复技术要点,2021年上半年制定出台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技术规范。在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谋划环城生态公园带“十五五”“十六五”后续建设目标任务。(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市政府研究室 2021-08-13 15:34:59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基本形成,“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基本建成。按照“环上”“环内”“环外”“五个新城”及“政策供给”五个方面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外环绿带功能提升
1.改造提升已建外环绿带。强化功能复合,在基本保持现状建设总体规模的基础上,增加游憩、餐饮、公共服务等必要配套设施,融入体育、文化等元素,实现体绿一体、文绿相融,全面提升生态景观和服务能级。优化提升拓展外环绿带已建成14个公园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公园吸引力。梳理外环绿带未建区域,研究建设政策,全面建成可实施区域绿带。“十四五”期间,外环绿带内新增城市公园35座以上。
2.推动建成外环绿道体系。加快推进外环绿道断点贯通工作,除重大市政节点外全线基本贯通,形成步行道、自行车道功能兼备且连续贯通的绿道体系。充分结合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建设绿道驿站。“十四五”期间,建成外环主干绿道总长度超过100公里、绿道驿站30-40个。
3.落实“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结合外环绿带改造提升和绿道新建改建等项目,重点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不断丰富季相变化,提升绿化品质并丰富外环绿带生物多样性。“十四五”期间,实施“四化”改造提升面积500公顷以上。
二、稳步推进楔形绿地建设
4.全面建成开放森兰、碧云、三林、桃浦楔形绿地。延续既有土地捆绑开发政策路径,按照城市公园标准,加快推进森兰、碧云、三林、桃浦楔形绿地建设,确保“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开放,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
5.加快推进北蔡、吴淞、大场、吴淞江、吴中路楔形绿地前期研究。2021年底,基本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同步分解落实年度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以上。
6.适时启动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建设研究。注重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衔接,在吴淞口区域形成集生态景观、文化博览、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积极探索生态间隔带建设
7.以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为试点启动专项规划编制。优化区域内不同类型土地布局,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土地保护开发适应性政策,提出规划土地和财政支持政策,2021年底基本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8.有意愿、有条件的相关区启动辖区范围生态间隔带建设方案研究。综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自然本底和发展定位,合理布局绿地、林地、耕地和产业、居住用地,凸显生态功能,注重特色营造,强化布局交融、资源整合,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互渗透、无界融合的新型大型生态公园。
9.按照林水复合、蓝绿共生的原则,精心打造浦江第一湾。梳理浦江第一湾区域空间现状,以闵行区、奉贤区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为基底,结合周边地区现有规划,系统谋划黄浦江、金汇港、大治河交汇区域建设上海南部大湾区生态公园的可行性,2021年底形成专项规划研究中期成果。
四、联动拓展新城生态空间
10.围绕五个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打造新城绿色生态空间基底,规划建设五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结合本市“十四五”林地专项规划编制,2021年上半年确定造林空间落地方案。
11.按照明确的空间范围,研究编制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设计方案,总体延续重点生态廊道的建设模式和支持政策。注重景观设计,配套设施要与植物景观相呼应、相协调;注重滨水公共空间营造,打造市民可进入、可游憩的高标准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
12.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梳理区域内已有或规划新建的大型绿地,制定改建或新建实施方案,建成一批100公顷以上的“绿心”公园,串联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和重点生态廊道,连点成片、聚线成网。
五、加强政策研究供给
13.统筹研究生态间隔带建设政策体系,建立土地开发带动生态公园建设的平衡机制,适度加大开发政策供给,平衡好生态、生产、生活用地,优化空间布局,新增耕地为生态间隔带等生态建设预留空间。
14.按照绿化基金使用管理要求,明确外环绿带整体功能提升及“四化”改造、新建或改建绿道等两类项目细化政策口径,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项目,2021年上半年研究明确政策路径。“环内”“环外”“新城”同步形成配套支持政策。
15.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分类,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完善适用于不同区域的绿地、林地、湿地建设以及生态修复技术要点,2021年上半年制定出台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技术规范。在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谋划环城生态公园带“十五五”“十六五”后续建设目标任务。(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