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印发《“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
发布日期:2021-08-13 15:42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上海市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旨在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建成全球贸易枢纽、亚太投资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现摘编《规划》中有关新型国际贸易、数字贸易和数字化消费等三大行动内容,供参阅。

一、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行动

加快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贸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动力,进一步推动上海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体系,提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一)优化离岸贸易发展环境。支持商业银行提供经常项下外汇结算便利服务,扩大离岸贸易业务规模,并将支持范围扩展至离岸加工贸易、服务转手买卖等离岸经贸业务。探索在自贸试验区等功能区研究离岸业务税收政策。培育一批离岸贸易标杆企业。

(二)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能级,培育和集聚相关服务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配套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支持物流、平台或贸易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丰富海外仓功能,扩大服务范围。

(三)提升国际贸易分拨辐射能级。打造100家左右进出口规模大、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实施个性化监管。提升资金结算等特色功能,提升全球供应链资源配置影响力。

(四)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进出监管便利。探索通过电子账册、信用监管、风险监控等集成化制度安排,完善智慧智能、高效便捷的海关综合监管模式。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保税检测维修、大宗商品交易、高端研发制造、生鲜冷链等。

(五)扩大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规模。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通讯设备、精密电子等产品维修业务。推动临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

二、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专项行动

以数字基础设施、市场主体集聚和公共服务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要素有序流动、功能完善、总部集聚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一)建设一批高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国际海底光缆容量,建设和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APIX),建设大规模高等级云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

(二)建成一批国家级基地。聚焦数字服务、技术转移、版权贸易、文化娱乐、体育电竞等领域,建设数字服务出口、文化出口等数字贸易领域国家级基地。

(三)打造一批大型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内容、数字服务领域打造10个左右国际性大型互联网平台,进一步集聚全球数字要素资源。

(四)培育一批全球化布局品牌。加大上海数字贸易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打造有品牌产品,培育云服务、数字化专业服务领域10个左右全球化布局的服务品牌。

(五)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贸易跨境支付结算平台、数字贸易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跨境贸易数据合规咨询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消费数字化赋能行动

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业领域数字化融合和改造,实现实体商业线上化、零售终端智慧化、物流配送即时化、生活服务数字化、生产消费个性化,通过强化“五个示范”,将上海打造成“在线新消费之城”。

(一)打造数字商圈商街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和重点商圈商街开展合作,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性影响。推动开展商圈商街数字化营销,鼓励电商平台利用直播、小程序、微视频等产品和服务,共同策划系列营销活动。

(二)建设智能化终端设施示范项目。鼓励智能售货机、智慧微餐厅、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发展,开展安全卫生智能取餐柜示范试点,打造新零售应用场景。

(三)实施智慧即时配送示范项目。加快推动无接触经济发展,加强智能配送设施网络布局,实现智能快件箱社区全覆盖。大力发展同城即时配送,加快物流仓储、分拨、转运和配送等布局,合理布局生鲜前置仓,着力构建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及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

(四)推进建设数字生活消费示范项目。大力推动互联网餐饮、旅游、家政、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各类居民生活消费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打造“上海在线生活节”,形成一批数字生活服务的示范案例。

(五)培育新消费品牌示范项目。重点打造100个左右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他山之石>>

上海市印发《“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

市政府研究室 2021-08-13 15:42:28

日前,上海市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旨在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建成全球贸易枢纽、亚太投资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现摘编《规划》中有关新型国际贸易、数字贸易和数字化消费等三大行动内容,供参阅。

一、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行动

加快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贸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动力,进一步推动上海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体系,提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一)优化离岸贸易发展环境。支持商业银行提供经常项下外汇结算便利服务,扩大离岸贸易业务规模,并将支持范围扩展至离岸加工贸易、服务转手买卖等离岸经贸业务。探索在自贸试验区等功能区研究离岸业务税收政策。培育一批离岸贸易标杆企业。

(二)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能级,培育和集聚相关服务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配套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支持物流、平台或贸易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丰富海外仓功能,扩大服务范围。

(三)提升国际贸易分拨辐射能级。打造100家左右进出口规模大、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实施个性化监管。提升资金结算等特色功能,提升全球供应链资源配置影响力。

(四)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进出监管便利。探索通过电子账册、信用监管、风险监控等集成化制度安排,完善智慧智能、高效便捷的海关综合监管模式。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保税检测维修、大宗商品交易、高端研发制造、生鲜冷链等。

(五)扩大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规模。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通讯设备、精密电子等产品维修业务。推动临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

二、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专项行动

以数字基础设施、市场主体集聚和公共服务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要素有序流动、功能完善、总部集聚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一)建设一批高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国际海底光缆容量,建设和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APIX),建设大规模高等级云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

(二)建成一批国家级基地。聚焦数字服务、技术转移、版权贸易、文化娱乐、体育电竞等领域,建设数字服务出口、文化出口等数字贸易领域国家级基地。

(三)打造一批大型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内容、数字服务领域打造10个左右国际性大型互联网平台,进一步集聚全球数字要素资源。

(四)培育一批全球化布局品牌。加大上海数字贸易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打造有品牌产品,培育云服务、数字化专业服务领域10个左右全球化布局的服务品牌。

(五)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贸易跨境支付结算平台、数字贸易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跨境贸易数据合规咨询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消费数字化赋能行动

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业领域数字化融合和改造,实现实体商业线上化、零售终端智慧化、物流配送即时化、生活服务数字化、生产消费个性化,通过强化“五个示范”,将上海打造成“在线新消费之城”。

(一)打造数字商圈商街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各大电商平台和重点商圈商街开展合作,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性影响。推动开展商圈商街数字化营销,鼓励电商平台利用直播、小程序、微视频等产品和服务,共同策划系列营销活动。

(二)建设智能化终端设施示范项目。鼓励智能售货机、智慧微餐厅、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发展,开展安全卫生智能取餐柜示范试点,打造新零售应用场景。

(三)实施智慧即时配送示范项目。加快推动无接触经济发展,加强智能配送设施网络布局,实现智能快件箱社区全覆盖。大力发展同城即时配送,加快物流仓储、分拨、转运和配送等布局,合理布局生鲜前置仓,着力构建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及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

(四)推进建设数字生活消费示范项目。大力推动互联网餐饮、旅游、家政、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各类居民生活消费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打造“上海在线生活节”,形成一批数字生活服务的示范案例。

(五)培育新消费品牌示范项目。重点打造100个左右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