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三五”时期外资工作的经验
发布日期:2021-08-16 15:15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三五”时期,上海外资发展极为迅速,吸收外资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投资环境显著改善。五年间,上海实际吸收外资超过920亿美元,约占历年累计吸收外资的1/3。特别是2020年预计全年实际吸收外资将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主要经验做法是:

一、突出政策导向,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扩大开放和吸收外资放在突出位置,率先落实国家各项开放举措,不断完善外资政策体系。一是围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结合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建设,落实国家最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先后出台“开放型经济33条”“扩大开放100条”“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40条”等政策措施,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船舶代理公司、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批首创项目纷纷落地。二是围绕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完善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经济政策,优化资金、人才、贸易等便利化措施,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五年间共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6家、外资研发中心85家。三是围绕贯彻外商投资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地方人大首个法律性问题决定,出台全国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市政府先后发布“促进外资26条”“稳外资24条”等政策措施,为更高层次扩大开放、更高质量吸收外资、更高标准权益保护、更加高效政府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强化创新突破,投资促进推出新举措。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商会、协会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全方位、全流程、全渠道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一是突出抓活动,五年来共组织10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在境内外举办各类投资促进活动数百场;连续召开两届“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向全球发出邀约。二是突出建平台,建中国经济20强城市17东部地区立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完善投资促进项目库、资源库和活动库,线上线下联动提供政策信息、项目配对、投资对接等服务。三是突出跟项目,建立重要项目跟踪机制和外资项目“经理人”责任制,确保每个项目有跟进、有反馈、有进展;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开工建设到首批电动汽车下线,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四是突出强队伍,聘任专业咨询机构、欧美日等商协会专业人才担任国际投资“促进大使”,会同各区和重点功能区组建招商“服务大使”,构建形成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投资促进队伍。

三、加强协调联动,服务企业展现新作为。坚持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营造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一是完善长效沟通机制。2019年以来,市领导主持召开27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与外商投资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宣讲最新政策,倾听困难建议,推进问题解决。二是加强外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市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联席工作机制和市、区两级投诉中心,畅通线上线下申请渠道,规范受理、办理、反馈等工作流程,实现外商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强化全方位服务。市领导带头集中走访联系服务外资企业,市商务委会同各区开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覆盖走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设开通“涉外服务专窗”并纳入“一网通办”,为外商投资企业办事和外籍人士来沪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他山之石>>

上海“十三五”时期外资工作的经验

市政府研究室 2021-08-16 15:15:34

“十三五”时期,上海外资发展极为迅速,吸收外资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投资环境显著改善。五年间,上海实际吸收外资超过920亿美元,约占历年累计吸收外资的1/3。特别是2020年预计全年实际吸收外资将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主要经验做法是:

一、突出政策导向,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扩大开放和吸收外资放在突出位置,率先落实国家各项开放举措,不断完善外资政策体系。一是围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结合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建设,落实国家最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先后出台“开放型经济33条”“扩大开放100条”“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40条”等政策措施,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船舶代理公司、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批首创项目纷纷落地。二是围绕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完善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经济政策,优化资金、人才、贸易等便利化措施,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五年间共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6家、外资研发中心85家。三是围绕贯彻外商投资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地方人大首个法律性问题决定,出台全国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市政府先后发布“促进外资26条”“稳外资24条”等政策措施,为更高层次扩大开放、更高质量吸收外资、更高标准权益保护、更加高效政府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强化创新突破,投资促进推出新举措。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商会、协会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全方位、全流程、全渠道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一是突出抓活动,五年来共组织10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在境内外举办各类投资促进活动数百场;连续召开两届“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向全球发出邀约。二是突出建平台,建中国经济20强城市17东部地区立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完善投资促进项目库、资源库和活动库,线上线下联动提供政策信息、项目配对、投资对接等服务。三是突出跟项目,建立重要项目跟踪机制和外资项目“经理人”责任制,确保每个项目有跟进、有反馈、有进展;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开工建设到首批电动汽车下线,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四是突出强队伍,聘任专业咨询机构、欧美日等商协会专业人才担任国际投资“促进大使”,会同各区和重点功能区组建招商“服务大使”,构建形成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投资促进队伍。

三、加强协调联动,服务企业展现新作为。坚持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营造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一是完善长效沟通机制。2019年以来,市领导主持召开27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与外商投资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宣讲最新政策,倾听困难建议,推进问题解决。二是加强外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市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联席工作机制和市、区两级投诉中心,畅通线上线下申请渠道,规范受理、办理、反馈等工作流程,实现外商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强化全方位服务。市领导带头集中走访联系服务外资企业,市商务委会同各区开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覆盖走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设开通“涉外服务专窗”并纳入“一网通办”,为外商投资企业办事和外籍人士来沪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