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将持续加强银政合作,充分发挥中银集团全球化、综合化、专业化优势,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全力打造开放型绿色供应链金融生态,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一、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支持产业链重大项目落户苏州。围绕苏州地区“一区两中心”重大任务,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放宽投资方式等限制,全力支持国内龙头企业和国际行业巨头,来苏州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投资项目。
(二)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重点产业领域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骨干企业和由较大成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效应。
二、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分行业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和精准施策,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对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关键领域及苏州地区着力发展的生物医药、半导体、纳米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依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征,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服务方案,综合运用公司信贷、贸易融资、票据、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未来五年将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
(四)重点打造绿色低碳、医疗健康、装备制造、民生消费、跨境贸易五大核心供应链金融场景,推出相关领域的专属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优先为相关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三、加大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综合信贷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五)依托中国银行涵盖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基于国内供应链、跨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多链条金融解决方案,支持中小微企业高效融资。未来五年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表内外贸易融资(含票据)信贷支持。
(六)提供优质的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应收账款保理、商业汇票贴现等方式,为产业链上游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解决先货后款模式下的资金占用问题,通过上游企业所获订单为基础进行订单融资,满足上游企业经营周转需要;为具有多级供应商关系的产业链条提供贴现及融资等服务,有效润滑债权的多级流转。通过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预付款融资、票据融资等方式,为产业链下游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取货物、支付货款提供信贷支持。
(七)提供优质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寻找跨境贸易伙伴、开拓多元化的贸易供应链条。同时提供外汇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资金兑换等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和保障收汇方面的需求。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布局提供目的地国家的最新政策信息,配套提供汇率、利率、商品等领域的综合保值策略,运用各类金融市场产品有效规避境外金融市场波动风险,稳固企业全球供应链布局。
四、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业界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
(八)依托智能化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平台),聚焦高频常用、移动特色、开放场景,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支持、银企对账、账户管理等线上化服务,以及待办中心、消息中心、企业名片、税号查询等便捷服务。
(九)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提供银企直连服务,协助核心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推进产业链条信息透明化。推动与供应链票据平台、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交互对接,实现全线上多级润滑、链式赋能。加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以及“单一窗口”、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政务数字应用的直连互通,充分挖掘信息资源,推动构建供应链发展新生态。
(十)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普惠金融融资服务,中银企e贷可提供在线抵押贷、银税贷、信用贷等多元化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在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情境下的资金需求,实现无纸化、轻量化的融资体验。
五、全力打造开放型绿色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工委将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调度、督导检查。各直属党组织也要加强对基层支部的调度、检查和考核。各直属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情况及时报告工委,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推动区域供应链协同发展。
(十一)发挥中银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服务范围覆盖保险、金融租赁、理财、证券等领域,通过银保联动、银租联动等方式,将多元金融服务嵌入商业银行业务,一次性满足客户多领域的业务需求。
(十二)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一核两带”北向拓展带、苏相合作区等苏州地区特色经济区域建设,与苏州政府部门、工商联组织、信用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形成多方风险共担机制,通过信保融资、银担基金等方式提升供应链客户抗风险能力,支持企业接单履约,保障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转。
(十三)联合线上贸易撮合平台、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商业保理公司、大型租赁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搭建供应链金融集成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生态。(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市政府研究室 2021-08-16 15:28:47
苏州将持续加强银政合作,充分发挥中银集团全球化、综合化、专业化优势,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全力打造开放型绿色供应链金融生态,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一、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支持产业链重大项目落户苏州。围绕苏州地区“一区两中心”重大任务,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放宽投资方式等限制,全力支持国内龙头企业和国际行业巨头,来苏州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投资项目。
(二)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重点产业领域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骨干企业和由较大成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效应。
二、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分行业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和精准施策,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对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关键领域及苏州地区着力发展的生物医药、半导体、纳米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依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征,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服务方案,综合运用公司信贷、贸易融资、票据、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未来五年将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
(四)重点打造绿色低碳、医疗健康、装备制造、民生消费、跨境贸易五大核心供应链金融场景,推出相关领域的专属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优先为相关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三、加大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综合信贷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五)依托中国银行涵盖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基于国内供应链、跨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多链条金融解决方案,支持中小微企业高效融资。未来五年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表内外贸易融资(含票据)信贷支持。
(六)提供优质的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应收账款保理、商业汇票贴现等方式,为产业链上游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解决先货后款模式下的资金占用问题,通过上游企业所获订单为基础进行订单融资,满足上游企业经营周转需要;为具有多级供应商关系的产业链条提供贴现及融资等服务,有效润滑债权的多级流转。通过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预付款融资、票据融资等方式,为产业链下游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取货物、支付货款提供信贷支持。
(七)提供优质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寻找跨境贸易伙伴、开拓多元化的贸易供应链条。同时提供外汇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资金兑换等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和保障收汇方面的需求。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布局提供目的地国家的最新政策信息,配套提供汇率、利率、商品等领域的综合保值策略,运用各类金融市场产品有效规避境外金融市场波动风险,稳固企业全球供应链布局。
四、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业界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
(八)依托智能化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平台),聚焦高频常用、移动特色、开放场景,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支持、银企对账、账户管理等线上化服务,以及待办中心、消息中心、企业名片、税号查询等便捷服务。
(九)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提供银企直连服务,协助核心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推进产业链条信息透明化。推动与供应链票据平台、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交互对接,实现全线上多级润滑、链式赋能。加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以及“单一窗口”、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政务数字应用的直连互通,充分挖掘信息资源,推动构建供应链发展新生态。
(十)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普惠金融融资服务,中银企e贷可提供在线抵押贷、银税贷、信用贷等多元化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在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情境下的资金需求,实现无纸化、轻量化的融资体验。
五、全力打造开放型绿色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工委将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调度、督导检查。各直属党组织也要加强对基层支部的调度、检查和考核。各直属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情况及时报告工委,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推动区域供应链协同发展。
(十一)发挥中银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服务范围覆盖保险、金融租赁、理财、证券等领域,通过银保联动、银租联动等方式,将多元金融服务嵌入商业银行业务,一次性满足客户多领域的业务需求。
(十二)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一核两带”北向拓展带、苏相合作区等苏州地区特色经济区域建设,与苏州政府部门、工商联组织、信用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形成多方风险共担机制,通过信保融资、银担基金等方式提升供应链客户抗风险能力,支持企业接单履约,保障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转。
(十三)联合线上贸易撮合平台、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商业保理公司、大型租赁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搭建供应链金融集成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生态。(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