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常桂祥
职称:教授、公共管理(MPA)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邮箱:sss_changgx@ujn.edu.cn
工作单位: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一、主要研究领域
政府管理;协商民主;政治学理论;公共治理;法治政治
二、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与公共治理协商机制构建研究”(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资本与可持续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研究”(主持人)
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路径研究”(主持人)
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公民社会培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主持人)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机制”之子项目“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主持人)
6.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依法治国对策研究” (主持人)
7.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民意识与政治稳定的相关性研究” (主持人)
8.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与宪政发展研究” (主持人)
9.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项目:“公民意识培育与法治秩序构建研究”(主持人)
10.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主持人)
三、主要著作
1.《法治政治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2.《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研究》,泰山出版社
3.《法治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4.《政治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5.《政治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四、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互动与融合: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行政论坛》2017年第2期
2.《培育社会资本与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齐鲁学刊》2017年第5期。
3.《社会资本与柔性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期
4.《大力弘扬法治文化》,《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1日
5.《法治精神视野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3期
6.《努力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
7.《走向和谐社会的宪政建构》,《东岳论丛》2008年第6期
8.《宪政: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9.《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成要件》,《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0.《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齐鲁学刊》2005年第2期
1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政治参与》,《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2.《依法治国对策探析》,《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3.《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三大基石》,《法学论坛》2001年第4期
14.《论行政协调》,《理论学刊》1998年第3期
15.《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探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6.《论社会资本与提升国家软实力》,《济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17.《民主政治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齐鲁学刊》2001年第2期
1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发展论坛》2001年第5期
19.《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市场经济对中国政治的特定要求》,《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0.《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济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1.《政治稳定:静态与动态的分析》,《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及未来走向》,《济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3.《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石》,《齐鲁学刊》1998年第2期
24.《人大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5.《权力制约与廉政建设》,《齐鲁学刊》1996年第4期
26.《关于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目标的思考》,《青海学刊》2001年第4期
27.《论权力制约与依法治国》,《东岳论丛》2000年第2期
28.《构建法治国家之本:依宪治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9.《加强对执政党监督的理论基石》,《东岳论丛》1996年第5期
30.《学习邓小平的权力制约思想》,《发展论坛》2000年第2期
31.《论行政授权的含义、功能及原则》,《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32.《论毛泽东对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贡献》,《齐鲁学刊》1994年第6期
五、主要开设的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
《法治政治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六、主要获奖
1.《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宪政视域中的和谐社会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法治政治论》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4.《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培育社会资本》获山东省政协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互动与融合: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市政府研究室 2021-08-06 10:07:44
姓名:常桂祥
职称:教授、公共管理(MPA)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邮箱:sss_changgx@ujn.edu.cn
工作单位: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一、主要研究领域
政府管理;协商民主;政治学理论;公共治理;法治政治
二、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与公共治理协商机制构建研究”(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资本与可持续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研究”(主持人)
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路径研究”(主持人)
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公民社会培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主持人)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机制”之子项目“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主持人)
6.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依法治国对策研究” (主持人)
7.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民意识与政治稳定的相关性研究” (主持人)
8.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与宪政发展研究” (主持人)
9.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项目:“公民意识培育与法治秩序构建研究”(主持人)
10.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主持人)
三、主要著作
1.《法治政治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2.《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研究》,泰山出版社
3.《法治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4.《政治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5.《政治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四、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互动与融合: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行政论坛》2017年第2期
2.《培育社会资本与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齐鲁学刊》2017年第5期。
3.《社会资本与柔性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期
4.《大力弘扬法治文化》,《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1日
5.《法治精神视野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3期
6.《努力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
7.《走向和谐社会的宪政建构》,《东岳论丛》2008年第6期
8.《宪政: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9.《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成要件》,《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0.《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齐鲁学刊》2005年第2期
1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政治参与》,《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2.《依法治国对策探析》,《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3.《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三大基石》,《法学论坛》2001年第4期
14.《论行政协调》,《理论学刊》1998年第3期
15.《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探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6.《论社会资本与提升国家软实力》,《济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17.《民主政治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齐鲁学刊》2001年第2期
1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发展论坛》2001年第5期
19.《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市场经济对中国政治的特定要求》,《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0.《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济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1.《政治稳定:静态与动态的分析》,《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及未来走向》,《济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3.《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石》,《齐鲁学刊》1998年第2期
24.《人大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5.《权力制约与廉政建设》,《齐鲁学刊》1996年第4期
26.《关于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目标的思考》,《青海学刊》2001年第4期
27.《论权力制约与依法治国》,《东岳论丛》2000年第2期
28.《构建法治国家之本:依宪治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9.《加强对执政党监督的理论基石》,《东岳论丛》1996年第5期
30.《学习邓小平的权力制约思想》,《发展论坛》2000年第2期
31.《论行政授权的含义、功能及原则》,《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32.《论毛泽东对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贡献》,《齐鲁学刊》1994年第6期
五、主要开设的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
《法治政治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六、主要获奖
1.《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宪政视域中的和谐社会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法治政治论》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4.《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培育社会资本》获山东省政协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互动与融合: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