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以“工作创新年”活动为抓手,创新措施、点面结合,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核心构建全周期监管模式,探索“事前承诺、事中抽查、事后修复”的监管机制,丰富工作亮点,推动市场主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创新发展的信用监管品牌。
一、引导“事前承诺”。将日常监管服务工作融入整个信用体系建设。针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点,精心制作《企业信用承诺书》,对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守法经营、履行责任等方面提醒承诺,在双随机抽查中加强政策宣传、开展点对点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自愿签订《企业信用承诺书》并主动公开,承诺践诺、规范经营,强化企业自律,助推实现社会共治。已将该措施作为预先提醒、主动指导、优化执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在全市推广,在市局、区县双随机抽查及异常名录移出工作中推开。
二、抓实“事中检查”。“五个全覆盖”开创部门联合双随机新格局。一是“监管部门全覆盖”,扩大实施双随机监管部门的参与面,探索将具有市场监管职能的市级部门全部纳入,在省级抽查清单、计划基础上,印发了《济南市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增加了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城管局、济南市邮政管理局、市民族宗教局等五个部门单位,实现了将具有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全部纳入联合抽查的目标。二是“部门联合全覆盖”,探索将所有涉企监管部门、所有随机监管事项全部纳入联合抽查,尤其是各部门对同一类市场主体实施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从而进一步减少对企业检查次数,减轻企业负担,已印发《济南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联合抽查事项达到了146项,比省级清单多出4项,下一步继续协调各相关部门,争取出台《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三是“抽查公示全覆盖”,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各监管部门的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都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提高双随机抽查工作的透明度、公平性、公开性。四是“风险分类全覆盖”,全面应用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对投诉举报多、风险突出的监管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状况良好的抽查对象,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在保证必要抽查覆盖面和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抽查频次,进一步提高双随机抽查工作的精准度。2021年市局开展的系统内部第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全部抽取风险较高的D类、E类企业,目前抽查完成的企业发现问题比率达到80%,大幅提升了双随机抽查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五是“包容审慎全覆盖”,在双随机抽查中全面落实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和包容审慎监管等措施,落实寓管于服、包容创新和过罚相当的监管原则。
三、畅通“事后修复”。指导企业快速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修复企业信用。引导暂停经营企业“休眠”,针对双随机抽查中发现部分企业遇到困难暂停经营,但希望企业合法存续、等待恢复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情况,7月15日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市探索开展企业休眠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企业休眠工作。企业因短期内面临经营困难决定暂停经营,且在此期间不发生任何交易的,可申请休眠,不按自行停业处理,除不从事经营活动外,仍具备其他合法权益、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并接受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时,对休眠企业可不进行住所检查,通过企业提供的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或联系方式能够取得联系的,不按照“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休眠企业不因“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而吊销营业执照,从而保障了休眠企业的合法存续,实现企业经营资格和主体资格的连续性,解除企业生存发展的后顾之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业创新动力。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