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任务和民生实事:市卫生健康委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2-01-13 16:29 信息来源: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单位:济南市卫生健康委                                       填报时间:2022年1月5日    

序号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

(省、市民生实事)

责任

单位

完成情况

评价

40

开工建设济南黄河体育中心,积极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起步区集聚。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济南城市建设集团

2021年5月8日组织省卫生健康委及12家省(部)属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赴起步区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工作对接。协助起草并推动省卫生健康委与起步区于6月29日签署《推进起步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带队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接,积极争取依托起步区市属整合型优势专科医疗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附属医院。积极谋划以市中心医院综合医疗服务为保障,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口腔医院、市二院、市皮防院、市民族医院优势学科,建设1+6整合型专科医疗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项目林评、社稳、交评、地灾、地震安全性评价、水土保持专和环评专项报告批复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支护冠梁施工,进行初步设计及概算清单编制工作。

完成

53

聚焦突破抗肿瘤药物、医美抗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特医食品、中医中药、医疗器械等六大领域,加速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召开北京产业转移专场招商推介会。赴上海、杭州开展了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推进活动。在省工信厅举办的省轻工联社年度工作会议暨五届六次理事会作专题推介,与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济南共同举办第十届特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济阳区特医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与会人员到济阳实地考察中国(济南)特医食品城。

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对接康多宝精准特医食品项目并签订框架协议。对接优瑞卡国际集团、山东省农科院等特医食品研发检测等平台项目。与杭州澳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泽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达成洽谈意向。与威高集团、绿地康养(科创)产业集团洽谈意向项目,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康多宝公司签订框架协议。

完成

54

构建“一城多园”产业布局,积极推进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及特医食品城、国际医药港等规划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招商服务平台使用。驻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产业大厦完成主体封顶济阳特医食产业园完成启动区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规,组织申报2022年省重大项目,启动M0用地申请报批程序,成立济南特医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开始运行。继续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先后与华熙生物、立好特医食品公司、省农科院等十余家单位企业对接。

完成

57

健全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扶持政策,加大新药研发奖补力度,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促进在济落地转化。

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创新药(1类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的意见》(济政办字〔2021〕12号)及实施细则。加强临床试验机构规范化管理,举办山东省临床试验机构规范化建设论坛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完成“支持创新药(1类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奖补项目的组织申报、专家审核、社会公示等工作,并报送市促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我市11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发放奖补资金318万元。

完成

112

拓展外资来源地,持续瞄准欧洲智能制造、新加坡和香港产业金融,集中突破日韩高科技和医养健康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以上。

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医养健康产业博览会(山东)、第38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2021中国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2021中韩保健医产业合作交流会、中国中医药健康(澳门)品牌展览会、济南-日本大健康产业合作对接会、济台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产业对接会、2021跨国公司(济南)高层对话会暨中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济南与跨国公司产业合作(上海)交流会等推介活动10余场次,对我市健康产业政策、重点园区及企业等进行强势推介,有效推进与日本东丽公司、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日本元气集团、山东施普生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完成

142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坚决守牢疫情不反弹的底线。

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外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

全市未发生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传播,传染病信息报告及时。组建8支市级流调队和14支区县流调队。完成市级传染病信息直报平台、流感样病例监测平台建设。建立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制度。年内累计备案审核重大活动939个,参与保障各类活动105个。获全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能竞赛一等奖。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立市、区县、街镇一贯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予以报道。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接种2042.26万剂次,覆盖878.28万人。

完成

143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局

按照山东省和济南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济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医疗物资储备(配备)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卫生健康系统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月调度制度,全面摸排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物资储备现状、缺口及需求,组织应急物资储备调研,及时向市工信局提供医疗卫生储备目录和名单、数量。下发《关于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建立健全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中毒、辐射、心理救援、卫生监督等各类卫生应急队伍。按照《山东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心设置标准》等文件要求,申报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医院)为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心。

完成

190

充分发挥侨梦苑、绿地全球贸易港、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平台作用,加快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推进鲁澳产业合作跨境金融服务中心、鲁澳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建设。

市委统战部、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

市卫生健康委将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纳入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与市委编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等单位密切沟通,2021年9月向市政府提报成立《请示》,启动我市与澳方的中医药领域合作。举办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医养健康产业博览会(山东)暨高层峰会等全球宣传推介活动10余场次。

完成

199

持续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加快打造“类海外”环境。

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外办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国际医疗中心项目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装修及管线安装。树兰(济南)国际医院1#感染楼、2#门诊医技楼、病房A、B、C楼、3#后勤保障楼所有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室内外装饰、强电、水暖、通风、消防、智能化等安装工程施工,以及洁净手术、医用气体等医疗专项施工。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国际医院1#楼主体结构2层施工完成,2#楼主体结构2层施工完成,4#楼主体结构封顶;转化医学基地1#楼主体结构负二层部分施工,2#楼主体结构2层施工完成。

完成

236

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双高”建设,打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学科和一流专业。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认真做好高校医学实习生接收、培训和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年度高校医学实习生教学计划。通过大学科研平台,完成7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2021年12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成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与济南市共建医院,挂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完成

237

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在精准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传染病防治、创伤外科、重大慢病诊疗等领域,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2021年8月,市儿童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成功获批2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省级科研平台的零突破。市中心医院“山东省智能诊断技术创新中心(筹)”获批2020年度新建省技术创新中心。评审确定27个济南市医学重点实验室,4个医院积极参与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基金21项。

完成

238

壮大“齐鲁医学”品牌,积极争创区域医疗中心,打造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

市卫生健康委、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

市儿童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小儿内科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获评国家级儿童康复专科培训基地,成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获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山东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支持指导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做好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临床平台落地该院。与山东大学合作建设新型直属附属医院。该院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申报材料已通过国家初审。

抢抓“补短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扩面机遇,全力推进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合作。2021810日,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安门医院将与市中医医院合作建院,共同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6日,山东省印发《关于设置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的通知》(鲁卫函〔2021444号),市中医医院获评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完成

239

统筹推进医疗设施建设,支持山大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山大二院北院区建设,加快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三院医疗康养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3月30日,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卫健委批复,2021年11月18日,国家卫健委批复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工程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该项目正在快速建设推进中。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建设加快推进,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项目林评、社稳、交评、地灾、地震安全性评价、水土保持专和环评专项报告批复。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支护冠梁施工,进行初步设计及概算清单编制工作。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项目,其中新建国际医疗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和1号病房楼正在内外装饰装修,综合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市三院康养综合楼项目已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市妇幼新院区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基坑基础施工。

完成

240

推进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建设,开展国际化医院合作试点,积极引入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和国际化医院管理团队。

市卫生健康委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国际医疗中心项目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装修及管线安装。

积极协办、参加中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济南日本大健康产业合作对接会2021年全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济南市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济台合作产业对接会等会议活动,有效推进与日本东丽公司、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日本元气集团、山东施普生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积极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等国际化服务,开发国际市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先后落地,中丹全科医学培训合作项目助力济南与丹麦“牵手”搭建医疗健康国际交流平台,为我市加快推进医疗领域国际化服务先行先试、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产业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完成

241

积极推广远程诊疗,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新建改扩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卫生健康委

起草完成《济南市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济南市分级诊疗管理办法。完成市属医疗机构建立市级远程医学中心,服务辐射至辖区内医疗机构并接入省远程医学中心。

印发《关于成立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用房移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济卫基卫函〔2021〕12号),对所有列入三年规划年度建设任务以及新建小区配套建设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设施移交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督导。截至12月底,已完成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任务。

完成

242

认真落实《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

市卫生健康委

按照《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有关规定,市急救中心在受理急救医疗呼救时,实现8 秒内接听电话,1 分钟内向急救站发出调度指令,急救站接到指令后3 分钟内派出急救车。统一全市急救网络内急救车辆标志图案。联合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完成

243

深化公共卫生管理改革,加快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

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济南市健全完善济南市公共卫生体系实施方案》。印发《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完成市疾控中心改革试点年度任务,市疾控中心落实奖励性绩效,并与事业发展、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挂钩,实行二次分配。市疾控中心与7家医疗机构签订医防融合协议。建立全市公共卫生实验室质控中心。

六大中心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投入使用,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济南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济南市应急储备中心主体已施工完成,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济南市应急创伤中心正在进行基坑基础施工。

完成

244

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全面运行,支持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发展,打造“一纵三横五功能”健康济南共建共享平台。

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

持续推进市属医院存量数据汇聚,完成全市34家医院高质量数据汇聚,写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近期进展情况的报告》,省领导予以肯定性批示。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产业数创中心正式启动。入孵数创中心选址企业10家,签约国家级平台2家。推动北方健康与山东省医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山东省数字医疗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与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新华健康、达闼科技签署大数据业务协议,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保险、人工智能、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健康济南共建共享信息服务平台于2021年4月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健康济南百灵服务号公众号申请成功,系统架构已搭建完成HIS系统已建设成型,并在相关医院启动试运行。

完成

245

擦亮“扁鹊故里”金字招牌,做强“宏济堂”等老字号品牌,打造莱芜钢城丹参、长清瓜蒌、章丘远志、平阴玫瑰等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

编制《济南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针对“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玫瑰、瓜蒌、丹参、远志等优势品种规范化种植,重点支持平阴玫瑰、长清瓜蒌、莱芜和钢城丹参、章丘郎山远志等中药材道地/优质产区的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组织中药学专家赴相关区县开展实地调研与测评,经中药资源普查、实地勘验、专家与部门现场评审等程序,遴选“济南十大道地药材”“济南十大特色药材”,塑造泉城名中药品牌。

完成

246

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

积极对接山东中医药大学、省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等部门,全力做好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保障工作,明确将基地建设纳入《济南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优秀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中医药服务机构,鼓励药企到境外参加中药产品展销、交流”等支持措施,加大中医药国际交流。持续夯实本地中医药特色基础,济南市阿胶产业集群入围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福胶集团入库领军企业储备库,支持宏济堂等中药企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展鹿骨胶、金贝口服液、槲寄生、北豆根等药效研究。

完成

247

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发展,提升中医药研发能力。

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市儿童医院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确定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市中医医院获批全国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平台为依托,积极申报国家级、省自然基金项目。济南市中医医院王玉涛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2021年度省中医药科技项目获批立项18项。

完成

248

规划建设中医药国际科技园、扁鹊康养生态城等项目,推动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世界中药(材)互联网交易中心、世界中医(药)检定中心发展,加快智慧中药房和扁鹊互联网中医院项目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济南文旅发展集团

将中医药国际科技园建设纳入我市中医药产业规划布局。目前,中医药国际科技园一期项目预招商推进及企业落位工作报告已完成,已与国药医疗器械山东公司完成国药山东总部规划方案的确认,肽莱生物公共药厂及研究型病房公共服务平台、亚膳健康药食同源产业生态签约落地园区。园区与山大微生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成合作意向,与第一医科大学正在对接细胞产业研究院及中试基地的园区落位,与中科创导接洽药食同源及生物保健等产业基地落位,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科技支撑和产业化创新服务平台。

成立济南市智慧中药房质控中心,智慧中医药辅助诊疗系统、中药处方流转和监管系统已立项,出台《支持智慧中药房发展若干措施》、牵头起草《智慧中药房建设与运行规范》。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市已建成6家智慧中药房,与1026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范围覆盖所有区县。

完成

249

提升中医服务水平,建成省级重点专科5个、市级精品专科20个。

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我市入选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6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6个。根据《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申报2021年市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的通知》(济卫中医业务函〔20217号)要求,73个专科积极申报,极大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

完成

250

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养、康体养生等业态,推进市南部山区森林康养示范区、玉符河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带、兴隆片区山地康养度假区、五峰山医疗康养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商河温泉、平阴玫瑰阿胶、棋山温泉等特色康养小镇。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

将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纳入全市2021年中医药工作要点与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共建成中药材种植(养殖)、康养旅游以及文化普及等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18家。

充分挖掘扁鹊故里和中医药资源丰富优势,扶持宏济堂等企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定期举办研学旅游等活动,打造2021山东省康养旅游节暨第六届宏济堂阿胶文化节等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济南市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完成

253

积极发展绿色健康食品、健康管理服务等产业。

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商报社、美年大健康三方联合发起“爱在呼吸里—健康相伴,不惧小结”肺小结节患者复查复诊2021年度公益项目启动。成立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工作室,开展“不惧小结”专家复查复诊公益活动,复诊、义诊586 人次。美年健康建设路分院为105人免费复查肺部低剂量螺旋CT。山东商报社组织“关爱肺结节微信群直播”,远程为不便去活动现场肺小结节患者问诊、阅片、提供健康管理咨询。美年大健康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协作,将每年体检的20 余万体检客户的肺部CT 检查委托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省肺结节诊疗中心CT 阅片业务,初步建立山东肺结节发病率及患者健康管理数据库。

完成

268

推进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加快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牵头部门建立完善市直各部门共同推进机制,安排部署卫生健康系统落实任务,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措施,纳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内容进行考核。开展家庭医生主题日宣传。开展“智慧助老”公益活动,通过家庭电视老年大学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启动老年人健康健康档案共享系统建设。

为方便老年人就医,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实现网上就医服务与医疗机构取号叫号、缴费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在市立一院完成临时健康码试点,推广至市中心医院、济南医院、市皮防院、长清中医、商河中医院,开具临时码30,160张。创新数据服务模式,与市大数据局、市交通运输局、公交集团四部联动,“健康码”与实名制“公交卡”实现"卡码融合",持济南公交发售的老年免费卡刷卡乘坐济南公交所属线路时,系统将自动核验持卡人的“健康码”状态,便利老年人出行。改造微信小程序,增加“长辈模式”,采用大字体大图标,精简功能,实现适老化改造。

完成

269

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托育机构。

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推进托育机构备案管理工作,共完成备案101所,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成立济南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保育专家组,加强服务指导。建立济南市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协会,为全省首创,增进行业自律。完成30所婴幼儿照护机构示范点创建工作,2021年10月,全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托育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举办,全国各省(区、市)卫健委、发改委负责同志现场观摩我市优质托育机构。12月7日,对示范点名单进行了公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完成

271

推进“残疾人之家”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残联、市交通运输局、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牵头部门完成卫生健康系统无障碍设施集中改造任务。

完成

为民办实事第六项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对在职在岗(不含返聘)且与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同或管理协议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600元,引导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市卫生健康委

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人社局联合发文《关于印发济南市在职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发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济卫基卫发〔2021〕4号),对在职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予以每人每月600元的补助,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2021年共发放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补助0.51万人,市区(县)两级财政承担资金3400余万元。截至12月底已全部发放到位。

完成

为民办实事第七项

创建30所婴幼儿照护机构示范点全市创建30所婴幼儿照护机构示范点。

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10月,组织评审小组对区县初评上报的机构进行验收,择优评定出30所婴幼儿照护机构示范点。12月7日,印发《关于公布首批30所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示范点的通知》(济卫人口家庭发〔2021〕8号),对示范点名单进行了公布。

完成

为民办实事第八项

免费开展孕妇无创DNA产前筛查为适用人群免费开展无创DNA产前筛查,进一步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市卫生健康委

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印发《济南市免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项目实施方案》,自4月1日起在全市正式实施。确定20所项目定点医院,开展业务培训21期,培训2000余人次,组织专家对定点医院进行全面督导,保障项目规范有序运行。在筹备项目的同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全市产前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在所有定点医院和基层建册机构启用,实现集电子代金券发放核销,个案信息管理,实时质量控制及数据分析汇总等功能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促进了项目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截至12月底,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共为3289位符合条件的孕妇进行了免费无创DNA产前筛查,检出目标染色体高风险53例,适用人群检测覆盖率100%,阳性病例随访率100%。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16项

16.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具体措施:每个县(市、区)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癌症等5个以上中心,补齐县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精神(心理)科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急诊急救、创伤救治等服务短板。2021年至2023年,符合三级乙等医院服务水平的县级综合医院比例依次达到50%、60%、70%。

市卫生健康委

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市所有区县均已完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癌症等中心建设任务和县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任务。我市平阴县人民医院、商河县人民医院两家县级医院已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服务水平。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17项

17.提升县级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具体措施: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县级中医类医院,推进基础设施、人才梯队和专科能力建设,未设置政府办中医医院的县(市、区)在2022年底前完成机构执业登记。2021年至2023年,符合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级中医医院比例依次达到30%、45%、60%。

市卫生健康委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2021年第3季度进展情况的通报》(鲁卫函〔2021428号)中指出,我市县级中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率为33.33%。章丘区中医医院、平阴县中医医院均已达标,预计长清区中医医院在2022年达标,历城区中医医院、济阳区中医医院、商河县中医医院于2023年达标。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18项

18.提升乡镇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具体措施:年内新增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100个,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达到500个、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达到3000个。

市卫生健康委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8〕195号)精神,全市共有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推荐标准,推荐标准达标率为22.62%,基本标准达标率达到85.71%以上,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和品质明显提升。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关于印发〈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引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济卫基卫发〔2019〕5号)要求,2019-2021建设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54个(2021年创建20个已上报省卫健,待批复),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40个,完成年度任务。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19项

19.加强精神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具体措施:实施精神卫生人才“千人工程”和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年内新增精神科医师100名。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推进精神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

市卫生健康委

全市共增加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12名,选派4名临床医师参加全省精神科医师培养项目。推进精神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市163个镇(街道)均建立政法、公安、卫健、残联、街道(镇)等组成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和患者关爱帮扶小组,负责排查隐患,开展协同随访管理。积极协同民政、残联等部门指导社区康复机构依法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20项

20.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障水平。具体措施:按照国家部署,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9元,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

联合市财政局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任务。202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79元,全市总人口890.87万人,资金总量70378.73万元,其中市级以上配套资金53593.05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持续提升城乡基本公卫项目品质效能。一是获得省级2020年度基本公卫项目考核第一名,并获361万元奖励。二是基本公卫电子化绩效考核平台项目荣获2021中国卫生信息技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英特尔”杯优秀案例。开发建设居民健康画像,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50项功能全部实现。三是结合疫情防控,通过加大宣传、送医送药、签约服务等方式,提升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21项

21.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具体措施:以县为单位,全面实施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覆盖率不低于81%。

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3月份,我市争创成为全国首批15个健康城市建设创新模式宫颈癌防治试点城市之一。作为试点城市,将“两癌”筛查作为妇幼健康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积极承办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百万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关爱行动启动仪式。截至11月底,我市共为15.9万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的“两癌”检查,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检出癌前病变162例,确诊癌症65例。开展各类宣传义诊活动126次,派出医疗专家609人次,接受宣传和义诊群众41893人次。通过预防性HPV疫苗接种、规范筛查和治疗等防治策略将进一步全市提升宫颈癌综合防治水平,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

完成

省民生实事第30项

30.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具体措施:全面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老年人优待政策的通知》(鲁政字〔2020〕240号),推行老年人电子优待证,我省及省外来鲁的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凭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一律享受优待政策,实现各市互认、省内通用。

市卫生健康委

根据省通知要求,市卫生健康委联合7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老年人优待政策的通知》(济卫发〔2020〕44号),规定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分国籍、地域,凭身份证、山东省老年人电子优待证等任何一种有效证件,享受我市老年人优待政策。下发办理电子老年优待证通知,指导各区县帮助老年人办理证件,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免费培训。成立督导组,实地督导了各区县、各部门优待落实情况、电子老年证办理情况。目前,在我市老年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凭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一律享受优待政策。

完成

联系人: 张凯,66601746


市卫生健康委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实事完成情况.pdf

编辑:韦在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