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雪野湖山水相映、碧波万顷,南部莲花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齐鲁大峡谷沟深壑险、景色宜人……
行走在嬴汶大地,满眼尽是动人的绿色画卷。
近年来,莱芜区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屏障;坚持绿色发展,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整体联动,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省会“美丽窗口”。
今年初召开的莱芜区第一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莱芜,目标是到2026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双碳”工作达到国家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6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城市建设有机更新,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环境更加优美。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生态文章越做越实
城乡之美,美在生态。
莱芜区拥有鲁中地区最好的生态禀赋,山林丰富、水面众多,汶水西流、汇河蜿蜒,“五山两水一湖一池”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莱芜吸引人才、汇聚人口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正是基于此,莱芜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的发展战略。想要守住这片绿水青山,就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蓝天永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强化企业排放管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1至9月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1,同比改善率6%,PM2.5降低9.5%。让绿水长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水环境提升行动,启动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实施大汶河水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完成瀛汶河综合治理项目,2个国控断面、4个市控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让土壤常净,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土净地美、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立足资源禀赋,莱芜区全方位打造精品景区,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同发展。目前,已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景区19家。莱芜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房干村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莱芜区还在“护绿”“增绿”上做文章。今年以来,全民栽植各类苗木186万余株,完成2800亩人工造林任务和中央级森林抚育任务2500亩,并建设口袋公园2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森林面积77.2万亩,森林覆盖率29.6%,公共绿地面积881.08万平方米。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已然成为莱芜的靓丽名片。
优化空间布局 提升功能品质 城市建设向新而生
城乡之美,美在精致。
今年,高庄街道槲林前村156户村民顺利拿到了电梯洋房的钥匙,“没想到在农村也能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楼房。”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槲林前村村民实现社区居民的身份转换正是莱芜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缩影。
莱芜区系统推进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全力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口镇新城和雪野新城为“两翼”,汶河、孝义河、青草河城市风貌带、龙马河经济隆起带和汇河自然景观带为特色,15个街镇差异化发展、多点突破的“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格局。
提升全域功能品质。加快完善配套,凤凰北路、文化南路、龙潭西大街全线贯通,“七纵六横一环”城区主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济莱高铁通车在即,莱芜正大步迈入“高铁时代”。加强精细管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停车难、如厕难、物业管理难等问题,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人居环境换新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15年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06个、29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3326户。经过改造,旧房子“新”起来,绿化带“靓”起来,从“脏、乱、差”变成“净、畅、美”。实施乡村生态环境提优工程,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齐鲁样板村。
如今,莱芜区城市建设向新而生,色彩更美更靓,居民住起来更舒适、更幸福。
打造创新、创业、人文“三个生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城乡之美,美在内涵。
年初,嬴城宏济堂中药生产、大王庄孵化园基础配套建设等4个重点项目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实现“多证连发”“拿地即开工”;国庆假期,莱芜区政务服务大厅继续实行“不打烊”服务,共办理业务56件……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天的莱芜工业正经历一次“凤凰涅槃”“化茧成蝶”的华丽转变,迎来从“工业大区”到“工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
莱芜区坚持创新、创业、人文“三个生态”同步打造,努力让企业“畅快呼吸”“茁壮成长”。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严格落实鼓励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全力支持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正向闭环”。打造高效的创业生态,加快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探索建立 众 创 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公共载体,增加政策供给,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的高标准、高水平保障。打造和谐的人文生态,大力弘扬莱芜区“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传承“热情好客、勤奋务实”的淳朴民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政务自助服务“15分钟便利圈”,加大对企服务力度,完善“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创新实行项目管家帮办“1127”工作法,为各类项目落地投产和长远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莱芜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面向未来,莱芜区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民生保障,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样板区、民生幸福先导区,一点一滴勾勒出莱芜群众的幸福民生。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莱芜区用好用活4支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10-14
莱芜区创新构建“145673”应急管理工作体... 10-12
莱芜区:文博场馆活动多 乡村旅游成主角 10-10
莱芜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超3500公里 09-30
国庆假期莱芜文旅市场值得期待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