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积极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为起步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要素支撑。
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度,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将项目分为民生、市政、产业三类。民生类项目保障“住”,包含保障被拆迁村民居住的安置房项目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类项目;市政类项目保障“行”,包含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河流湖泊以及与市政道路形影相依的项目,同时包含水、电、气、暖的综合管廊项目;产业类项目保障“衣”与“食”,包含工业、商业、住房等项目。为保障人才的居住,起步区建管局提前谋划,供应租赁住房,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民生、市政、产业三大类和“衣食住行”四要素形成完美闭合圈,促进起步区发展。
发挥制度优势,实行多级联审。起步区采取征供一体化工作方式,从项目选址到土地征收与拆迁,最后到土地供应,充分发挥出大部制的优势。在土地供应上采取供地联审制度,大幅提升审批效能,充分发挥市级授权制度优势,对工业用地、商住用地分别实行两级、三级会议审查制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供地手续的审批。
供地创新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供应时,起步区采用拍卖模式供地减少了10天的公示期,开创了济南市第一宗一级土地网上拍卖出让的先河。同时,还采用“四证齐发”模式,压缩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解决了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头绪繁杂的难题,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实现了项目拿地即开工。
推行“标准地”出让,向亩均要产值。对拟供应的工业用地项目在完成相应区域评价的基础上,明确固定投资资产强度、建筑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实行“标准地”出让。同时,为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对供应的工业用地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高用地效率,向增存挂钩要效益。对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实行遍历工作法,建立清单制,一地一策、挂图作战,落实每宗地情况、分类处置。2022年,起步区超额完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达的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完成比例分别为151.93%、142.86%,均位居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起步区累计完成土地供应18000亩。下一步,起步区建设管理部将根据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关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紧抓政策机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治理管理能力,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向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11-10
济南起步区向全球发布首批合作机会清单 11-06
起步区累计签约137个项目总投资3323.2...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