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争建世界文创名城
发布日期:2022-03-02 09:20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市近日发布《“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00亿元至3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2%,上市(挂牌)文创企业不低于50家,市级以上文创产业园区达80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创品牌不低于30个;到2035年,成都市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未来五年,成都市将重点发展八大产业、建设七大工程。

一、重点发展传媒影视等八大产业

1.传媒影视产业。将着力打造全国传媒重镇、网络视听产业高地,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数字出版和视听娱乐。对标国际顶尖的影视产业集群,重点提升内容创作、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出品发行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力。推动影视产业与科技领域深度融合,围绕关键技术,培育发展新兴影视业态。加快网络视听内容和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网络视听高品质文创空间。

2.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发展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服务设计,围绕创意设计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意设计资源,积极引进国际高端设计资源。提升和建设一批创意设计主题文创产业集聚区,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集群,引进培育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构建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的创意设计生态圈。

3.现代时尚产业。着力打造国际时尚之都,重点发展时尚创意设计、时尚信息服务、时尚广告会展、时尚体育运动、时尚特色美食等核心领域。加强与国际时尚策源地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对接,通过收购兼并、特许授权、代理加盟等方式与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合作,快速融入全球时尚网络。营造一批融合文化创意、城市景观、公共空间、节庆仪式、生活美育、闲适生活等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美学体验场景。

4.音乐艺术产业。重点发展音乐演艺、艺术品生产与交易、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流派,培育音乐精品,发展演出剧目创作、舞美设计、演出经纪等演艺产业关键环节。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演艺和现场娱乐。建设艺术品数字化资源库和展示交易系统,重点培育在线艺术品展示、交易等新业态,完善艺术交易品全产业链。

5.动漫游戏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动漫名城,将依托瞪羚谷、天府国际动漫城、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等集聚一批动漫原创、游戏软件开发、电竞运营企业,打造一批优质原创动漫游戏IP。建设以动漫产业为核心,集创新创业、主题旅游、智慧生活为一体的动漫产业园区与城市动漫主题旅游目的地。支持有条件的动漫游戏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激发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活力。

6.会展广告产业。重点发展会展服务和广告服务,打造会展产业链生态圈,开展补链强链,完善以组展、主场服务、搭建、高端会议服务、翻译、设计、物流、餐饮、住宿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会展设计的创意策划能力和服务能级。注重大数据开发应用,促进新型广告技术应用,提升广告创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广告”为核心,大力发展网络广告、移动媒体广告、社交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等新兴业态。

7.现代文博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和世界博物馆强市。推动实施分层提升发展,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卓越博物馆发展创建计划和公共服务均衡覆盖计划,县县建成博物馆。支持建设博物馆频道,打造全国首个博物馆之城元宇宙。推动增强展览服务体验,实施展览“焕新计划”增强策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建立国际通行的“成都市博物馆”统一形象标识,扩大成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行业品牌力。

8.文化装备产业。重点发展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数字文化装备制造,支持建设国家级文化装备技术中心与研发中心。瞄准文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实现重大装备及相关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和安全可控。搭建数字文化装备与技术交易孵化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成果服务应用于文化装备制造。促进文化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体育运动、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重点开展天府文化引领等七大工程

1.天府文化引领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天府文化创意转化,生产一批彰显天府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

2.核心载体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全市文创产业功能布局,整合资源推动文创重点门类成链集群,打造行业门类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的协同创新平台和促进文化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3.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建成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多层次文化需求。

4.文创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突出企业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充满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5.文化消费潜力激发工程。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丰富文化消费有效供给、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优化文化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推动文化消费提质升级,形成文化消费新热点。

6.文创金融深度融合工程。将深化文创金融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以“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径为支撑的文创金融生态体系,打造全要素蓬勃发展的天府文创金融生态圈。

7.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民心相通、政治互信、经贸往来相统一,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相统筹,加快集聚全球文创高端资源要素,扩大城市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来源:成都市政府网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他山之石>>

成都市争建世界文创名城

市政府研究室 2022-03-02 09:20:16

成都市近日发布《“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00亿元至3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2%,上市(挂牌)文创企业不低于50家,市级以上文创产业园区达80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创品牌不低于30个;到2035年,成都市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未来五年,成都市将重点发展八大产业、建设七大工程。

一、重点发展传媒影视等八大产业

1.传媒影视产业。将着力打造全国传媒重镇、网络视听产业高地,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数字出版和视听娱乐。对标国际顶尖的影视产业集群,重点提升内容创作、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出品发行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力。推动影视产业与科技领域深度融合,围绕关键技术,培育发展新兴影视业态。加快网络视听内容和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网络视听高品质文创空间。

2.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发展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服务设计,围绕创意设计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意设计资源,积极引进国际高端设计资源。提升和建设一批创意设计主题文创产业集聚区,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集群,引进培育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构建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的创意设计生态圈。

3.现代时尚产业。着力打造国际时尚之都,重点发展时尚创意设计、时尚信息服务、时尚广告会展、时尚体育运动、时尚特色美食等核心领域。加强与国际时尚策源地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对接,通过收购兼并、特许授权、代理加盟等方式与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合作,快速融入全球时尚网络。营造一批融合文化创意、城市景观、公共空间、节庆仪式、生活美育、闲适生活等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美学体验场景。

4.音乐艺术产业。重点发展音乐演艺、艺术品生产与交易、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流派,培育音乐精品,发展演出剧目创作、舞美设计、演出经纪等演艺产业关键环节。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演艺和现场娱乐。建设艺术品数字化资源库和展示交易系统,重点培育在线艺术品展示、交易等新业态,完善艺术交易品全产业链。

5.动漫游戏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动漫名城,将依托瞪羚谷、天府国际动漫城、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等集聚一批动漫原创、游戏软件开发、电竞运营企业,打造一批优质原创动漫游戏IP。建设以动漫产业为核心,集创新创业、主题旅游、智慧生活为一体的动漫产业园区与城市动漫主题旅游目的地。支持有条件的动漫游戏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激发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活力。

6.会展广告产业。重点发展会展服务和广告服务,打造会展产业链生态圈,开展补链强链,完善以组展、主场服务、搭建、高端会议服务、翻译、设计、物流、餐饮、住宿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会展设计的创意策划能力和服务能级。注重大数据开发应用,促进新型广告技术应用,提升广告创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广告”为核心,大力发展网络广告、移动媒体广告、社交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等新兴业态。

7.现代文博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和世界博物馆强市。推动实施分层提升发展,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卓越博物馆发展创建计划和公共服务均衡覆盖计划,县县建成博物馆。支持建设博物馆频道,打造全国首个博物馆之城元宇宙。推动增强展览服务体验,实施展览“焕新计划”增强策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建立国际通行的“成都市博物馆”统一形象标识,扩大成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行业品牌力。

8.文化装备产业。重点发展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数字文化装备制造,支持建设国家级文化装备技术中心与研发中心。瞄准文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实现重大装备及相关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和安全可控。搭建数字文化装备与技术交易孵化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成果服务应用于文化装备制造。促进文化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体育运动、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重点开展天府文化引领等七大工程

1.天府文化引领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天府文化创意转化,生产一批彰显天府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

2.核心载体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全市文创产业功能布局,整合资源推动文创重点门类成链集群,打造行业门类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的协同创新平台和促进文化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3.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建成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多层次文化需求。

4.文创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突出企业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充满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5.文化消费潜力激发工程。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丰富文化消费有效供给、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优化文化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推动文化消费提质升级,形成文化消费新热点。

6.文创金融深度融合工程。将深化文创金融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以“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径为支撑的文创金融生态体系,打造全要素蓬勃发展的天府文创金融生态圈。

7.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民心相通、政治互信、经贸往来相统一,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相统筹,加快集聚全球文创高端资源要素,扩大城市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来源:成都市政府网站)

编辑:张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