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59XL/2022-01227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组配分类:省人大建议
- 发布日期:2023-01-06成文日期:2022-03-31
标题
关于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建议者
马广朋人大建议领域
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承办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答复时间
2022-03-31答复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
马广朋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0年6月3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2020年7月2日,省会经济圈工作部署会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同年7月21日,济南聊城合作推进会召开,两市签署了《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平阴县、东阿县签署了县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济聊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2月6日,省会经济圈“一圈同城 共建共享”推进会暨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共同签署了交通运输、民生事项、投资促进、投融资平台等4个协议。2021年7月17日,《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为济聊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济南、聊城两市坚持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合作协议为抓手,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深入合作、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济聊同城一体发展,切实惠及两市人民,共同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济聊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联通。共建轨道交通网,济郑高铁、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聊泰铁路公铁两用桥等项目加快建设,胶济铁路至济青高铁联络线黄台站改造完成,省内始发“绿巨人”动车组运行。建设高效公路网,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段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京台高速改扩建、济南大北环、S103旅游公路济南段开工建设。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加快建设。省会经济圈内除高速公路外政府还贷的国省道收费站全部取消,跨行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全面取缔。
二是加快科技协同创新。成立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汇集7市各类创新主体500余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1+6+N”平台作用〔以省市共建的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为“1”核心,以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挂牌交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园区落地、技术经纪人业态培育“6”项服务为支撑,集聚“N”家驻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优质资源〕,与圈内17所高校签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协议,累计发布科技成果1500余项,挂牌项目697宗,成交金额31.4亿元。设立山东省科技金融大厦聊城分中心,共建共享区域协同创新服务生态。加快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借助“中科系”院所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面向圈内其他6市开展协同创新等全方位合作,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围绕省“十强”产业,加强省会经济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推动高端科研机构在圈内城市建设分支机构,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群,目前,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5市布局设立分院。
三是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完善文旅一体化工作机制,举办2021年省会经济圈文旅合作发展座谈会,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先后成立省会经济圈阅读推广、博物馆、文旅推广等联盟,成立文化旅游联合执法联络小组、研学旅行促进会、文创发展工作委员会等专项组织,开展多次联合执法行动。共同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举办省会经济圈城市中小学生“书香妙笔”征文大赛、“泉荷奖”优秀美术作品评比展览、沿黄九市自行车赛、围棋锦标赛等活动,开展博物馆馆藏交流展览。共同搭建宣传平台,省会经济圈文旅宣传平台和中华文化枢轴文旅宣传平台成功上线,省会经济圈文旅会客厅在西客站、印象济南、融创文旅城设立。共同推出省会经济圈研学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共享文旅同城待遇,济南、聊城推出国有景区门票联动优惠政策。
四是推动公共服务共享。成立省会经济圈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发展联盟、反走私联盟。持续拓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范围,实现企业开办全域通办。启用社会保险个人网上服务专区,参保缴费证明查询打印等6项社保业务同城化办理。省会经济圈7市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和门诊费用异地联网结算。建立工伤认定调查协作制度,实现工伤认定政策统一、结果互认。公积金业务一体化办理,缴存职工归集、贷款信息通查、信息查询结果互认、退休提取政策一致等率先落地实施。省会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专科联盟”“医联体”不断拓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市场监管、药品采购、医疗急救、法治协作、行政执法、就业创业、劳动仲裁、商事登记、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建立合作机制,逐步消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别。济南至高唐、茌平城际公交开通运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以济南为核心,各市为支撑,构筑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时经济圈”。全力推进济郑高铁、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建设;积极推进济滨、德商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济广高速济南至菏泽段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启动德郓高速德州至高唐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协同推进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平阴至东阿黄河大桥、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等跨市黄河通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持续优化现有城际公交线路站点设置与班次安排。
二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作用,持续推动“1+6+N”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各市设立分中心。加快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借助“中科系”院所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面向圈内各市开展协同创新等全方位合作。加强企业技术合作,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单项冠军等重点产品攻关协作力度,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重点技术和产品生态体系建设。鼓励各市积极参与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齐鲁科创大走廊、中国算谷、中国氢谷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共同建设区域性科创中心。
三是推进文旅深入合作交流。以“好客山东·齐风鲁韵”为主题,持续推进文旅一体化“十个一”工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打造高端研学游、自然风光游、生态游等精品文化旅游路线。成立省会经济圈画院联盟,联合举办文旅促销、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航拍大赛等宣传推介活动。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旅游同城待遇,联合拓展客源市场,推进文旅产业协同繁荣发展。高水平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实现省会经济圈城市图书馆资源共享,读者借书通借通还。加强馆际交流,推动省会经济圈内博物馆联动共享。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专科联盟建设,加强技术合作,推进联盟急救网络标准化、一体化发展。开展劳动教育教学、课程、实践等方面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办学校劳动教育论坛。建立济南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平台和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推进省会经济圈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召开省会经济圈康养示范基地交流对接会、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养老服务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成果展。全面取消圈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进“社保待遇资格静默认证平台”协同联动,加快社保卡“一卡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