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是济南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因临历山而得名,有2100多年的历史,素有“齐鲁首邑”之称。
2022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荣登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名单;连续荣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五个百强区”称号,入选全国百强主城区、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榜。
多年来,历城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两心三轴四区”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塑造“依水、背绿、望山”的生态格局,构建“两河生态体系”,形成蓝绿交织、青山入城、水城共融的城市格局,努力绘就“锦绣历城”的生态长卷。
城区越来越宜居
历城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多年来一直位居济南市前列,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市越来越宜居。过去一年,历城区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取得排名以来最好位次。
2022年,历城区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4%,在全市空气质量考核第一单元8个区中排名第2。其中,优良天数达244天,优良率为66.85%,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优良天数比率55.8%的目标任务;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浓度改善率为9.09%,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PM2.5浓度48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任务。
2022年,历城区1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和6个市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圆满完成省、市考核目标要求。其中,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国控小清河辛丰庄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省控大辛河入小清河口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市控断面巨野河、龙脊河达到Ⅱ类水标准,全福河达到Ⅲ类水标准,小汉峪沟、赵王河、冷水沟达到Ⅳ类水标准。成功创建土河、韩仓河、杨家河、巨野河、玉河泉支流等美丽幸福河湖。
2022年,历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9.2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建成5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美丽乡村覆盖率达37%。
历城区加强生态空间体系建设,构建南山北水生态保护格局。规划沿黄流域15.9公里的生态工程建设,深度融合黄河文化,结合鹊华景色形成历城特色与九曲黄河“同框”的壮美景观。
景色宜人的山体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景观大道,得天独厚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绵延的绿色生态走廊,绝美的田园画卷,展露新颜的黄河生态风貌带,让历城越来越宜居。
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越来越高
历城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完善充实历城区生态环境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工作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副书记、分管区长任副主任。出台《济南市历城区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45个部门315条工作职责。强化督导考核,将生态环保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历城区坚持精细化治气。制定实施《历城区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各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印发《历城区街道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办法》《历城区道路颗粒物考核办法》等,约谈空气质量全市排名靠后的街道主要负责人。
历城区坚持统筹化治水。坚持沿河巡查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签订并落实流域县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济南市首创“河湖长+检察长”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历城区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按照“重点源管控+日常调度保障+大气治理方向把控”模式,利用平台数据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判,确定督查方向和内容。建设网格化环境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区污染源智慧化监管。推动环境执法队伍向智慧化转型,执法人员可通过手机端实时、精准掌握82家企业400余个生产、治污设施运行情况。
历城区不断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强化监管,日常检查与“双随机”相结合,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增强企业环境意识,减少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数据监管,加强供电部门电量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等大数据应用,实现精准执法。历城区获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单位。构建生态环境智慧执法规范化建设平台,实现环境问题从产生到办结全方位全闭环管理,打造以科技提升执法效能为亮点的“历城样板”。
历城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环评服务机制,建立环评工作专班,优化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能,对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项目开辟“即报即受理”绿色通道。2023年3月,历城区发出全市首个“实施豁免末端治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批复;7月,《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2023—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审查,成为济南市首个通过拟扩区调区规划环评审查的园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落实拟建工业项目全部进入合规园区的要求,落实一律禁止新上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要求。与重大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与重点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开展“送服务上门”专题活动。
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
历城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和能源结构,全力建设集生态绿色与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科创之城、智造之城。
历城区聚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行电代煤、气代煤等举措,优化能源结构。“十三五”期间,完成东部老工业区81家企业搬迁改造,济钢集团关停钢铁产能。加速产业迭代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5.3:39.3:55.4调整为2.0:27.6:70.4。推动企业转型,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济钢集团重新跃居国企500强,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企业。
在历城区的城市底色中,绿色是生态,也是发展,一批绿色产业和项目正在崛起。历城区把“建载体、聚项目、优生态”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实施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济南国际陆港等重大工程,推动唐冶北、彩港、郭董等片区强势“崛起”。济南国际贸易中心启动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成功获批,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唐冶三甲医院主体顺利封顶,13万平方米的唐冶中央公园全新亮相。如今的历城区,既有“高品质”,也有“高颜值”,成了宜居宜业新城。
历城区高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擘画“城”与“乡”融合的绿色版图。聚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任务,突出因地制宜,聚力全域联动。立足区域形态丰富、空间格局宏阔的独特优势,系统把握老城区与新建区、老业态与新需求、老肌理与新格局的关系,全面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1+4+4+N+X”发展路径,建成启用区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实现成交额1.05亿元。高标准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港九美丽乡村、彩石“五朵金花”、荷花“水美乡村”、唐王“种业总部基地”四大片区串珠成链、连片成景,“融合互补、全面繁荣”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历城的生态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港沟街道芦南村、彩石街道玉河泉村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融创文旅城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历城区,这座千年古城区,在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新征程中,正在奋力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幸福的新版《鹊华秋色图》。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历城成为全省唯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共富先行区 10-23
历城区疾控中心党总支开展“三减三健”科普宣传... 09-21
全省首批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地历城 09-14
历城教育:创新“五优五化”改革路径 打造立德... 09-12
历城区举办“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招聘集市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