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法治的保障,群众的幸福生活需要法治的守护,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支撑。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持续加大法治惠民惠企政策供给力度,在全力助推重大战略落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等方面出硬招、实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
保障重大项目和重大战略
服务全市中心大局
高质量护航重大项目。紧紧围绕“项目突破年”,成立由100名优秀律师组建的济南市重大项目律师服务团,围绕十大领域重大项目开展“一对一”精准化、定制化高端法律服务。自成立以来,为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培训64场,法治体检200余次,参与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政府重大项目谈判、合同和协议签订等100余件。
高起点支持重大战略。支持指导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起步区新设司法鉴定机构,成立全国首家公证与预防性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充分发挥自贸区创新试验田作用,推出“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化解金融纠纷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助力金融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化解。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立法赋能,打造公平竞争的聚商制度环境。坚持“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立足行政立法职能,继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后,推动出台国内首部关于审管联动的地方性法规《济南市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协同联动规定》,从制度层面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建立政府立法联系点,畅通市场主体参与涉营商环境立法渠道,使法规制度准确反映营商领域需求。加强涉企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破除影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障碍和隐形壁垒,积极营造公平有序、创新活跃的市场环境。
推进精准执法,营造包容审慎的重商执法环境。开展“规范执法惠企利民”专项行动和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试点,开发“码上监督”小程序,对涉企执法行为全过程监督。今年9月份以来,压减涉企执法6000余次,企业和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达到96.45%。
优化政务服务,塑造便捷高效的惠商服务环境。持续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19246个事项实现证照证明“免提交”,公布市级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310项,不断扩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适用范围,有效缩短企业办事时限、提升对企服务效能。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开展“法企同行护航发展”专项行动,为2000家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法律服务5200余件次。结合“法治体检”活动和“万所联万会”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提升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提升群众法治满意度
下好普法宣传“先手棋”。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2.3万人,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法治宣传中的作用。在全国率先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律师宣讲团,举办宣讲活动584场次,覆盖7.3万余人次。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宣传阵地2.5万余处,深入基层开展主题法治文化宣传活动7200余场次。打造“泉晓法”特色普法宣传品牌,构建“全时+全域”立体普法新模式。
谋划公法服务“全盘棋”。在全省率先构建起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包含实体、网络、热线、流动四大平台的“四纵四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市5678个村(社区)选聘1636名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行每周“7× 24小时”服务、全年365天无休接听,月接听量突破2万件。
走出创新创优“关键棋”。在全国率先推行公证参与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新模式,带抵押房产每笔交易费用由1.17万元降至0.13万元,成本下降87.9%。全国首创公证参与不动产“带封过户”,制定出台《济南市破解继承公证“繁慢难贵”十条措施》,为民服务成效持续性向纵深推进。
编辑:张婉莹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我省公布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成绩单” 12-20
我市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461个 12-14
我市创新打造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联动机制 12-08
济南将开展政务服务提升集中专项行动 12-02
济南1镇3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