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国务院食安办正式命名济南市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2月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有关情况。
会上,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一级调研员来震介绍,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目前国家评价区域整体食品安全程度综合性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这是我市继2017年后再次获得该项殊荣。近年来,全市上下把食安城创建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机制,持续提升“食安济南”品牌,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率达100%。
今年以来,侦办食品领域刑事案件97起
从具体举措来看,济南扎实推进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建立健全党政同责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出台关于加强“食安济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把食品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工作落地见效,推动1.34万名干部包保13.29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
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监管防线,制(修)定济南市农业地方标准规范330余项,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以“清洁厨房”行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和连锁餐饮监管为抓手,持续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全市学校实施食品安全网格化触点式管理新机制,学校食堂和养老机构“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率100%。
目前,全市有关企业配备6200余名食品安全总监和39300余名食品安全员,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完善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食品抽检分离和全覆盖抽检试点,食品抽检覆盖率达5份/千人,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100%。济南在全省食品抽检大比武获得团体一等奖。在全省率先实行生产企业“第三方协查”,建立“共享实验室”。将“山东食链”与专业网格管理数据衔接,以食品生产为切入点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模型,推行差异化监管。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全力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截至目前,共侦办食品领域刑事案件97起,刑事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214名。一批重大案件的成功侦破,有力震慑了潜在违法犯罪活动,规范了食品、农资行业经营秩序,维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制定全市统一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破解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
制定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推进全覆盖随机抽检机制。全年市本级抽检样品总量7000批次以上,区县抽检样品8000批次以上,全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组织制(修)定适合我市产业的地方标准规范330余项,我市主要农产品实现“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全市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12个,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7个,创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基地(示范场)214个。
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进一步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开具,市、区县、镇街3级监管机构,2230家种植养殖主体、2350家农资经营主体纳入数字监管平台管理,初步建成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套目录”。
聚焦“双节”食品安全开展专项抽检监测
聚焦元旦、春节“双节”期间重点食品,旅游景区食品等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专项抽检监测。以近期到春节,广大市民消费需求量较大的肉制品、乳制品、速冻米面、饮料、酒类为重点品种,强化源头治理,规范食品生产行为,查找并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节日期间食品供应安全。
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违法违规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照法律规定实施处罚到人的,坚决落实到位,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强化投诉举报线索分析梳理,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按照“行刑衔接”的要求,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部门查处,把“最严厉的处罚”落到实处。
同时,市文旅局也将针对假日旅游特点,加大对A级旅游景区餐饮服务的检查督导力度,提升服务、保障安全,让游客在领略济南美景的同时,感受体验满意放心的泉城美食。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11-30
我市推进“瓶改管” 拧紧餐饮场所“安全阀” 10-11
2023年济南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