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根据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引领,紧紧围绕重点任务,瞄准预算绩效管理“关键点”,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财政资金统筹保障能力,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聚焦制度夯“基”,固本强基。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制定《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操作规程》等文件,建立健全内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协同配合机制。健全指标体系,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绩效指标库,对部门整体指标体系及分行业、分层次、分领域指标体系进行年度指标动态调整,实现共性绩效指标、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上下贯通、共建共享。
聚焦源头控“本”,精简预算。规范项目整合,针对专项资金分配碎片化、方向相同、规模较小问题,市生态环境局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五个方向归并相近项目,化“零”为“整”,将近百个项目整合为20余项,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金重复投入。严控项目成本,全面梳理项目成本构成,以延续性项目执行情况分析为基础,统一环保专项单位成本支出标准,压实资金需求。强化预算审核,2024年预算编审阶段组织多次项目预审,强调成本核定经济性、可行性,无成本测算过程或成本测算细化程度不足的,不予支持,实现预算资金有效核减。
聚焦执行提“速”,及时纠偏。市生态环境局及时调整预算,年中组织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资金总控调减2.8%的同时,通过调整内部资金分配结构,为新增重大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加强日常监控,充分利用已开发使用的智慧环保平台资金申请模块功能,构建常态化预算执行监控机制,综合分析资金申请、资金拨付、经费报销、项目实施等重点环节落实进度情况,提升“预警+督办”质效。
聚焦应用提“质”,聚力赋能。强化指导审核,将12个区县生态环境分局、7个局属事业单位纳入部门绩效审核范围,加强对下属单位的指导力度。部门绩效审核覆盖全过程预算绩效工作环节,包含绩效目标审核、成本效益分析审核、重点运行监控审核、绩效自评抽查审核等。绩效管理资金范围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单位资金(有指标)等部门全部财政性资金,提升绩效管理覆盖面。强化质量考核,推动“制度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完善考核指标,将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年度事业单位考核范围,倒逼责任落实。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试点暂行办法... 11-30
2023年10月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街道(... 11-30
山东晒出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成绩单” 11-17
我市出台8项措施激励单位主动减排 11-16
我市两项目入选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