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新华财经》刊发了一篇题为《山东莱芜:深挖党史富矿助推内涵提升》的文章,介绍了莱芜区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好经验、好做法。近年来,莱芜区致力于做好红色资源这篇大文章,深耕红色热土,厚植起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红色“基因”。
齐抓共管 有序运转 全面摸排 充分挖掘 让红色资源“醒”过来
莱芜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抗日烽火,在鲁中大地呈燎原之势;莱芜战役,书写百战经典,莱芜战役精神永流传……
莱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宁介绍说:“论面积和禀赋,莱芜并不占先,但红色资源却有着诸多优势和特点——时间久、数量多、价值高、体系全、保存好、可延续。”
莱芜区建立专门的工作运转机制,统筹全区各方力量,成立调研小组,以街镇为单位,全面摸排,对全区红色资源建档立卡,列出清单。
为充分挖掘整理更为翔实的红色文化资料,莱芜区组织专家学者,进档案馆、图书馆,查阅史料及文献记载。同时,广泛开展调查走访,对革命后代、知情群众等重点人群进行采访,征集革命前辈的珍贵文物用品,挖掘出一批鲜为人知、生动感人的细节。目前,全区已建立包括80万字、2000多幅历史图片的红色文化资料库。
融入历史 走进时代 讲好故事 守住初心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春风和煦,艳阳暖人。3月6日,莱芜区牛泉镇的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由山东省及济南市新闻单位组成的媒体采访团成员正饶有兴致地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这个2021年5月建成的党性教育基地,不到两年时间共接待参观者逾15万人次。
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莱芜区组织、宣传、文化、党史等部门密切协作,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教育课件一流、现场体验一流、培训线路一流、基地服务一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点燃奋斗新征程的激情。
“通过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影视教学等形式,红色资源变得生动起来了,参观者或学员会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莱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牟高飞说。
莱芜的“709”曾是当年“小三线”建设的缩影,为厚植家国情怀,近年来,莱芜区在其原址建设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709文化产业园),成为山东省内目前唯一一个全面系统介绍“小三线”建设的专题纪念园区,如今已成为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培训、会议的理想场所。
连点成线 串线成片 聚集优势 借力发力 把红色资源“合”起来
莱芜的红色资源点多、线长、面广,显得过于分散。为让红色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莱芜区通过资源整合、线路整合,构建“一核五线多点”总体布局的工作思路。
“一核”:即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展馆为核心主阵地;“五线”:即“军民同心、浴血前行”“自力更生、筚路蓝缕”“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忠诚奉献、团结实干”“叩问初心、砥砺奋进”五条现场教学线路及其对应的教学模块。以上线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把全区各党性教育基地连点为线、结线成网,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泛。
“泰钢精神”主题展馆,讲述了“两代人、一颗心、跟党走、不彷徨”的故事,通过谋划党的领导、思想政治、企业管理、科技进步“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济南民营企业翘楚。而同样体现“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改革开放路线的房干精神则巧妙地与“泰钢精神”融为一体,让人受益匪浅。
“找到了初心,就看到了方向;守住了家底,就拥有了力量。”莱芜区委书记焦卫星表示,立足红色沃土,涵养价值信仰,让群众在生活上好起来、精神上富起来、思想上立起来、路子上活起来,幸福就自然来到身边了。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省市主流媒体到莱芜区开展红色资源采风活动 03-07
莱芜推出2023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莱”字系... 02-26
“清风正气”护发展 02-22
“幸福指数”节节高 02-22
大抓项目 抓大项目 为莱芜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