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抓项目 蓄势赋能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6场举行。发布会上,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林桥围绕我市审计工作在“项目突破年”的推进情况进行介绍。
去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54个
2022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354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786.02亿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移送问题线索41起,推动建章立制170余项。
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组织开展医疗保险基金及“三医联动”改革、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管理使用等民生审计项目,查出侵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金额1.34亿元。对全市15个区县(功能区)稳就业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推动收回资金124.63万元。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高标准完成银行专项检查、市属国有企业基金发展情况调研评估等工作任务,有力有效服务保障科学决策。积极助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高质量完成7家市属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揭示深化改革、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等方面存在的170余项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收回资金5.71亿元。
研究制定市属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办法
今年是“项目突破年”。市审计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紧盯十大领域重点项目,有序衔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完善“一二三四”全市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围绕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和队伍建设两大保障,打造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三型”审计,做强财政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四大板块。
聚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围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对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9个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围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深入开展金融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加大投资审计力度,重点对新建跨黄桥隧、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开展审计。
聚力推动提升发展质效。围绕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组织开展数字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跟踪审计项目,客观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工业技改政策落实、省级以上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等审计项目。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对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等专项审计。
聚力推动市属企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市属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办法,建设完善企业智慧审计平台。全面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审计,扎实做好市属国有企业总审计师考核及经验宣传工作。研究制定金融审计三年行动方案,严谨细致做好原4家金融类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开展国有企业重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审计。高标准完成济钢集团、公交集团等8家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深入揭示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隐患。
聚力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围绕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开展全市城市社区治理情况审计调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等审计项目。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围绕提高群众居住品质,组织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安置房建设绩效、公积金归集管理使用等审计项目。
聚力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坚持把揭示问题作为基本职责,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密切关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情况,深入揭示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浪费、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问题。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对28个部门单位的34名市管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强化对重点项目审计监督
今年,审计机关重点围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开展审计监督,助力项目落地、提高投资质效。
聚焦顶层设计,促进审计理念转型升级。加强审计工作的总体设计,结合省审计厅出台《关于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统筹审计资源服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审计和建设管理资源整合,着力构建国家审计主导,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科学分工的审计监督体系。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对重点项目审计监督。紧盯十大领域确定的重点项目,建立审计项目储备库,并及时动态调整完善,有序衔接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围绕“项目突破年”工作任务共安排审计项目29个,重点对重大交通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项目(济南段)、新建跨黄桥隧等重点项目进行审计,紧盯建设进度、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工程结算、投资绩效等关键环节开展审计监督,坚决揭示项目建设过程中围标串标、损失浪费等突出问题。
聚焦智慧审计,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按照数字济南建设安排部署和济南市“1+5+N”智慧审计体系建设要求,构建济南投资数字审计应用场景,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数据资源整合,统筹电子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充分运用BIM+、无人机、地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精准审计、高效审计。
聚焦审改结合,坚持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一体推进。在抓好审计监督的同时,进一步建立“问题定性、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结果认定、对账销号、成果巩固”的审计整改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督促建设单位和项目实施主体及时整改落实,用审计监督效能的高效发挥,保障十大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全市“项目突破年”取得扎实成效。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