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 让清明更文明
发布日期:2023-04-04 09:29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经历了三年疫情,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了很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的真谛,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寄托哀思,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他们摆脱了在祭扫上不断增长的攀比和虚荣心理,上香、献供品、烧纸钱、放鞭炮等清明祭扫环节被纷纷舍弃,鲜花、云祭扫等绿色的祭扫方式逐渐成为新风尚。移风易俗、用文明简约的方式来寄托哀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4月2日,来到了玉函山公墓,不少市民选择错峰祭扫,虽然人头攒动,但井然有序。前些年还能寻得到踪迹的“火纸”,今年已经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鲜花、丝带等。虽然“火纸”难寻,但玉函山公墓依然设置了鲜花换“火纸”处。尽管菊花铺满了桌子,但几乎没人前去换取,着实有些空闲的现场工作人员又颇感欣慰:“带火纸的人少了,换的自然就少了。好事!好事!”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市民王先生的回答说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给逝去的亲人烧纸,破坏的是活着的人的生存环境。与其这样,不如鲜花代替,还能留一份芬芳在人间。”根据我市民政部门统计,4月1日、2日两天,全市共有近30万人次采取错峰祭扫,其中采用绿色祭扫方式祭扫的人数占总祭扫人数的95%以上。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意识正逐渐形成。

今年的清明节是本周三,没有小长假的组合,很多市民不能现场祭扫,“云祭扫”成为他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的最好方式之一。2020年,市民政局根据疫情形势提早分析研判,创新工作思路,以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为主题,打好“云”字牌,及时开发上线公益性网上祭扫平台“云追思·济南祭扫网”,用于市民朋友为故人创建网上祭奠厅,为公众构建情感表达的数字空间,把线下传统的祭扫方式,搬到了广袤无垠的互联网世界。

“云追思·济南祭扫网”上线以来,不但获得广大市民的理解和认可,还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的关注、点赞。为了应对疫情后的第一个清明将出现的祭扫高峰,市民政局在“网上追思”模块基础上,新增了“预约祭扫”模块,平台功能更加强大。不仅满足广大市民多元的祭扫需求,同时依托大数据,为市民现场祭扫安全保驾护航。截至4月1日12时,累计注册用户155463人,参与2988073人次,创建祭奠厅80533个,留言247161条。

为方便市民“云祭扫”,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开通了网上祭奠平台,社会各界人士、英烈亲属等都可通过平台在线献花、敬礼、鞠躬、留感言,“云祭”英烈。市民政局副局长李越千介绍,将清明祭扫转入“云端”,既是疫情防控期间的选择,也是在坚守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未来将会继续进行推广和规范,使其成为传统祭扫方式的有效补充。

据了解,除了网上祭扫,小规模家庭追思会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拿出逝者生前的照片缅怀逝者,回忆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回顾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在浓浓的亲情中,让子女学习感恩和孝道,真正起到缅怀先人、教育后人的目的。居家举办简朴而不失庄重的家庭追思会,不仅文明环保、简便易行,还省去了到公墓、殡仪馆的舟车劳顿和路途所用时间。

编辑:吴晓璐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