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营商环境>营商指标>开办企业>案例展示
发挥“五区”功能叠加优势,打造“一件事跨域一次办”集成套餐
发布日期:2023-05-23 13:52 信息来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经贸商事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是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力支撑。济南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优势,突破原有“跨域通办”服务方式,先行先试“一件事套餐跨域一次办”创新措施,在深化跨域政务服务合作、快速复制推广审批制度创新、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相关信息纳入济南市委《每日参考》,相关宣传被济南日报、闪电新闻等新闻媒体广泛刊发。

一、主要创新点和做法

(一)在系统集成上做“加法”。以系统思维驱动创新,将“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与“跨域通办”相加,围绕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的重要节点,依托跨区域业务办理场景,梳理相关事项链条,科学设计办理流程,推出“我要开分店”等74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主题套餐式服务。将“跨域通办”从原有的单点位、单事项办理,向集成化、链条化、个性化方向转变。

(二)在流程再造上做“减法”。针对主题套餐式业务跨域办理应用场景深化流程再造,将减材料、压时限各项措施向着标准化、精细化再推进,针对所有事项牵头梳理形成跨域共用的“一件事套餐跨域一次办”办理指南,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大厅跨域通办窗口,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

(三)在区域协同上做“乘法”。开展“乘法拓面”,探索“协议×协议”方式,对前期签约38个地方审批服务部门与其他地方签订的协议实现“互认”,通过互相推介、畅通交流,倍数扩大互信互联的政务服务通办“朋友圈”。开展“创新连乘”,将“一件事套餐跨域一次办”作为与各地审批服务部门相互交流审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创新案例的新途径,将各地推出的创新措施通过“跨域办”的方式“跨域学”。

(四)在部门协同上做“除法”。为避免各部门单位在服务过程中“多头衔接”,避免企业群众“多头联系”,设置5名“跨域通办”专员,对涉及多部门、相对复杂的“一件事套餐跨域一次办”事项,由专员对跨域两地各业务条块进行“一口协调”、对企业群众开展“一口服务”。建立扁平化的“一件事套餐跨域一次办”调度机制,“除”去不同业务条块之间壁垒,由营商环境推进机构直接调度全区各部门相关业务机构落实“套餐”事项跨域办理。

二、实践效果

(一)降低办事成本。实现跨域“一件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让企业群众异地“一次办好”各类“一件事”成为现实,从根本上解决“两头跑”难题,以“我要开便利店”为例,套餐内涵盖个体户设立等涉及2部门4大类事项,企业群众“跨域通办”跑动至少减少3次,流程优化50%。

(二)明确办理标准。牵头形成的办理指南,根据事项组合形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并与各签约各地审批服务部门建立“一套标准”办理共识。在当地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跨域办理两地互通“最简化”服务模式、寻找跨域办理质效提升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提升服务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推广审批创新。原来的“跨域通办”模式是基于单一事项本身的办理,跨域办理两地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更多是按照规定要求协同帮办。“一件事套餐跨域一次办”则形成了两地在审批改革流程再造上的互学互鉴。“1.1×1.1×1.1…”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审批质效指数式的提升。目前“证照同销”等创新举措已通过该模式在各地广泛推开。

(四)打破条块限制。进一步打破了部门业务条块边界,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的高频事项,推出婚育、就业、医保、社保、助残等跨域办理套餐;围绕企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推出跨域办理套餐。初步探索形成了两地、多部门协同帮办、一次办好的“跨域通办”新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中量大、高频的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拓展政务服务广度和深度,探索开展“乐高式自由组合套餐跨域一次办”,助力国民经济循环把握利好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做细做优服务举措,以更优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