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济南市以获评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监管国家级试点城市为契机,纵向贯通与国家、省水利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监管平台的数据交互,实现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全过程一体化、穿透式监管;横向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联合住建、交通、园林、水务、交易中心等有关单位,在2019年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绩效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发改法规规〔2022〕1117号文件最新要求,修订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绩效评估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不同交易环节、市场主体的交易不规范行为实行“清单化”管理,延伸了对交易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情况的评估,形成了济南市招标投标纵横互联“网状”协同监管新模式,切实规范了市场和交易参与方行为,有效提升了综合监管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通“四级”监管平台通道,实现数据纵向衔接
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监管国家试点城市,济南市依托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因地制宜采取数据推送和交换的方式,设计开发了省、市监管平台联接接口程序,完成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全过程46个数据接口的连通,形成跨层级监管平台统一代码、唯一标识,推动招标投标交易数据、行政质疑投诉数据、主体信息数据等交易数据实时上行推送和数据分析监测结果及时下行反馈,纵向达成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水利招标投标监管数据贯通,实现了交易监管数据的高效无缝衔接。
(二)联通“三方”平台数据,挖掘数据横向价值
升级公共资源交易数据集合功能,打通济南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督平台与山东省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信用信息平台等三方平台信息交互渠道,不断汇集“纵横互联”的交易监管数据并形成数据枢纽,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场主体的资质、业绩、奖项、信用等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识别规避招标、围标串标、评标异常等违法违规线索并自动预警,下达监督指令及时予以纠偏,强化事前防控、事中预警、事后监管能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做到监管智慧化。
(三)建立“两张”全面评估清单,夯实协同监管基础
围绕加强市本级各行政监督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切实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工作目标,优化升级了交易绩效评估工作。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发改法规规〔2022〕1117号文件最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绩效评估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不同交易环节、市场主体的交易不规范行为实行“清单化”管理,按照交易环节梳理形成48项违法违规事项和36项不规范行为事项“2张清单”,分类实行定性处理和定量记分管理。印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发现问题情况通报(2022年第1期)》,有效对不良行为涉事主体形成震慑和约束作用。
(四)研发“一套”评估体系系统,实现问题精准识别
在综合借鉴多种评标定标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电子监督平台上研究设立了“E=K+Z+P”的科学评估数据模型,通过对客观项评分合理性K、主观项评分合理性Z、评分排名合理性P三方面按照3:4:3比例量化赋分,可有效检测评标委员会成员评分畸高、畸低等问题,避免“关系分、人情分、极端分”,确保项目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同时,组织开发交易绩效评估电子系统,通过对接电子交易平台和电子服务平台,提取、汇总、分析开评标信息,自动计算专家评标合理性得分,预警并提示异常数据信息,为评估专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取得成效
(一)提供了监管平台纵向打通的可行方案。
水利监管平台对接过程中,济南市探索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平台接口技术规范》,并于2021年12月7日成功试运行“济南市小清河复航工程东湖水库输水管道迁移工程”开、评标,交易监管数据准确实时传输到省级监管平台,且持续推进历史数据上报,实现了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系统上下贯通,为监管平台纵向打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济南方案”。
(二)形成了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管模式
通过联合住建、交通、水利、园林等行业部门,对项目评标结果合理性、评标专家评标合理性以及招标人、招标代理、投标人行为规范性等内容进行评估,改变了以往部门“各自为战”的监管方式,开创了监管范围广、评估内容全、协同部门多的综合性监管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各类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库,根据各类交易主体信用评价等级情况,分别实施激励、扶持、约束、惩戒等差异化管理措施,突破了以往单一行政监管方式的局限性,有效提升了专家、代理等交易主体的责任意识,规范了招标投标各方市场主体行为。
(三)发挥了电子监管平台的枢纽作用
通过持续打通招标投标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网状”数据共享通道,可将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电子留痕并实时汇聚至数据共享交换中心,监管部门按权限获取项目全过程信息,实现交易项目在线监督。
三、成果特色
一是招标投标数据双向获取,推动跨区域信用监管。济南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监管平台,采用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2.0)》相关技术标准开发设计接口,可充分对接国家及山东省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平台,以及项目建设管理系统、信用信息系统等数据系统,市级监管平台能够获取收录在更高层级监管平台的外地注册企业的行业信用监管信息,有助于实现招标投标信用监管“同一标准、同一体系”,推动水利建设工程市场主体全国范围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二是巩固跨部门协同监管,建立健全协同管理体系。济南市通过升级打造交易绩效评估2.0版本,进一步打通了不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壁垒,明确了市场主体交易规范行为事项,推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督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立起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易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加强了各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研判、分析能力,提高了对交易项目不规范行为主体的震慑力度,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事中事后监管能力的提升。
三是扩大数据交汇融通,强化智慧监督管理。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有效实现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交易过程信息的全面记录、实时交互,确保了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帮助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