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济南“中国算谷”等建设,深化济南、青岛、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济烟重点创建国家“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强省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态五大方面推出46项措施,力争数字化建设三年左右走在全国前列。
年底前60%以上机关内部“一件事”实现数字化协同
在进一步完善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方面,山东将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政府治理效能、机关运行效能、基础支撑效能。
其中,加强“无证明之省”建设,深化“居民码”“企业码”和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年底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0项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和社会生活场景中全面应用,政务服务证明材料共享率达60%。塑强一体化的“爱山东”政务服务品牌,深化窗口端、桌面端、移动端等多渠道“同标同源”建设,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群众在线办事“进一个网,办全省事”,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
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机制,整合打造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核心业务数据“一张图”。强化监管执法数字化应用,逐步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数字化运行、管理和监督。加快“双随机、一公开”以及信用监管在市场治理领域的融合应用,年底前推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实现风险动态评估和分类监管。深入推进机关业务数字化,年底前60%以上的机关内部“一件事”实现数字化协同。加快“视慧融合大脑”建设,强化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统筹建设管理,提升公共视频监控建设质量和共享应用能力。
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培育行动
在进一步完善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中,山东将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数字产业高端布局,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推动云计算、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支持济南“中国算谷”、青岛超高清视频产业高地、潍坊元宇宙产业园建设。加快国产芯片等关键器件的适配验证和替代应用,鼓励海尔、海信、浪潮、歌尔等龙头企业,加大基于国产芯片的研发力度,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创适配等关键领域,做强100家以上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培育推广100个左右技术领先的鲁版软件名品。深入开展5G“百城万站”“百企千例”行动,支持建设一批5G行业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打造5G全连接种子工厂50个以上。举办30场左右数字经济项目推介活动,推动1000个以上数字经济项目落地。
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新打造5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100家左右“工赋山东”工业设备上云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100家左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高标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市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滚动实施1万个左右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一业一策”推动重点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深化济南、青岛、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深化电商“三个十”计划,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培育行动。
支持济烟重点创建国家“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
山东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强化数字公共服务供给,提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其中,升级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平台,建设全省互联网医院统一入口。组织开展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试点,推动试点市域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等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加快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结算凭证创新应用,年底前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实现省内异地就医手工报销线上申请办理。
持续优化社保线上服务,推动社保待遇发放“社银直连”,强化社保基金安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年底前推动省内重点景区票务系统的整合应用,优化在线购票服务体验。推动智慧停车场建设,2023年新建成800个智慧停车场。升级智慧救助服务,建立健全线下线上相衔接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提升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效能。
山东将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标提质工程,推动“城市大脑”应用向基层延伸覆盖,全省累计建成不少于2000个智慧社区。高标准召开第三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新型智慧城市群。年底前全省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70%以上,乡镇驻地全部实现千兆光网覆盖。
在进一步完善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山东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累计开通5G基站20万个以上,建成高质量、大规模独立组网5G网络,形成城区深度覆盖、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乡镇驻地全面覆盖的5G网络格局。大力支持“千兆城市”创建,力争全省16市均达到千兆城市标准,建成“千兆省”。提升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聚集辐射作用,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提升窄带物联网及5G宽带物联网覆盖水平,全省注册物联网终端力争突破2亿个。
加快市政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支持济南市、烟台市重点创建国家“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98个、69.95万户。加快智慧高速、智慧港航、智慧机场、智慧高铁建设,建成济青中线智慧高速、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完成小清河数字化航道、济南和烟台机场ITC信息楼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利智能感知体系,重点推进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测报和水库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项目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富有活力的数字生态中,山东全面深化数据资源“汇、治、用”,推动数据价值化,探索出台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规则和授权运营制度,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市,以及金融、人才等领域探索开展试点。依托数据要素创新创业共同体,采用“揭榜挂帅”方式,突破10项以上关键技术。深化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打造不少于100个数据价值化典型案例。加强顶规设计,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山东省数字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强化日常统计和大数据运行监测与防护,开展数字强省建设第三方评估。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06-09
数字济南动能澎湃 06-08
济南市: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各领域改革创新 06-07
“新”中有“数”看泉城 “数字先锋城市济南行... 06-07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