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59XL/2023-00799 组配分类: 专家解读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 2023-07-20
  • 标题: 专家解读《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
  • 发文字号:
专家解读《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
信息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王成新,男,52岁,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点带头人,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山东地理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及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等课题30多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 20 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 8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0多项。撰写的7项对策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签字批示,10多项研究报告被山东省、济南市有关部门纳入发展决策。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成新表示,南部山区作为泉城的“水塔”“绿肺”“后花园”,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极具保护价值,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南部山区“1+3”规划体系中起着统领作用,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问:请问济南市在南部山区保护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山东省、济南市对南部山区保护发展问题始终高度重视。特别是2001年以来,通过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和加大投入治理力度,不断开创南部山区保护发展新局面。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1—2005年。2001年市政府批准建设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上升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

第二阶段是2006—2015年。2006年10月,市政府设立了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为市发展改革委内设副局级机构,南部山区保护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2010年3月市政府批

复实施《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2011年初《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议案》被确定为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之后全市围绕生态保护和富民惠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定了南部山区到201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来。2016年8月组建成立市南部山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职能,兼有公共服务、社会事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等职能。2018年6月市政府印发实施《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集中扶持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2020年7月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 “南控”要实现 “南美”,与泰安市携手打造“大美泰山”生态共同体。近年来,南部山区成功入围首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问:您对《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总体看法?

答:我认为,《规划》是基于当前南部山区取得的突出成效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家、省、市三级关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对统筹处理好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发挥好南部山区生态、资源、产业、文化等特色优势,建设生态功能涵养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试验区,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富裕南山”“幸福南山”“安全南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您认为本《规划》有哪些特点与亮点?

答:总的来讲,我认为本《规划》体现了坚持战略谋划、突出绿色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强调统筹发力的特色和亮点,将为今后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一是坚持战略谋划。《规划》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全面落实了“双碳”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济南都市圈发展等国家、省级重大发展战略,充分衔接了济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并将“南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城市发展战略的相关部署要求体现在《规划》的方方面面。

二是突出绿色引领。南部山区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保护好南部山区是我们的首要职责、头等大事。《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环境质量走在全市前列的最大优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空间布局上,以“三川”水生态体系为主干,串联泉水保护重点区、次级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构建 “三川四脉、一区三核六片”生态安全总体格局,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划框子、定规矩。在生态保护上,全面加强山体保护,着力提升水生态功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深化水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土壤及固体废物治理。在节水控水上,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节约用水保障发展空间。在产业结构上,坚持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旅游观,积极培育 “农业+”“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塑造具有南部山区特色的绿色经济体系。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规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不“缘木求鱼”也不“竭泽而渔”,充分体现了上级所需、南山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体现了保护生态、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的统一。

四是强调统筹发力。《规划》提出全市有关区 (县)、市直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完善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作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系。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的任务要求转化为《规划》的具体举措,发挥市场化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最终形成导向清晰、运行高效、激励有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保护”格局。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具体联系人:张烈帅

联系电话:0531-51707109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