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59XL/2023-00652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组配分类:省人大建议
  • 发布日期:2023-08-01成文日期:2023-05-30

标题

在省会建立“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的建议

建议者

邢小莉

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

承办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答复时间

2023-05-30

答复内容


邢小莉代表:

您提出的《在省会建立“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的建议》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状况,推出了一系列非遗保护举措,努力讲好黄河故事,有力提升了济南非遗可见度。

一、挖掘非遗资源,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我市黄河流域现有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27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项目52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非遗资源丰富,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门类。二是具有深厚黄河文化底蕴,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商河鼓子秧歌、济阳鼓子秧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章丘黑陶烧制技艺、德兰柳编,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黄河打夯号子、四蟹灯等。这些项目或与沿黄地区的劳作密切相关,或以黄河胶泥、沿黄杞柳为主要原材料。三是传承有序、活力充沛,黑陶、秧歌等呈现出群体传承、代序传承良好局面,为黄河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储备了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四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如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特色品牌活动、传统节庆非遗主题活动、商河鼓子秧歌汇演、翟庄黄河文化祈福节、阿胶制作技艺薪火传递仪式等。

二、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

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将非遗融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借助旅游线路和知名景区的游客资源,宣传展示特色非遗项目,规划推出非遗旅游线路5条、非遗自驾游线路3条,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三、不断加强展示传播体系建设

建立市区(县)镇村四级历史文化展示网络,市级及区县建立非遗展厅,45个镇、144个村建立历史文化展馆(室),43个镇村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推进非遗扎根社区,打造15个非遗传承示范社区,成为群众参与非遗传承主阵地。打造14个黄河文化主题历史文化展馆,结合各自非遗资源,展示当地黄河特色文化。

四、大力推进黄河文化展览展示公共设施建设

近年来,为提升济南黄河文化可见度和影响力,我市高度重视黄河文化展览展示公共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了14个小型黄河非遗展馆,打造了黄河非遗展示网络,较好地发挥了黄河文化展示作用。您提出的建设“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的建议,立足我省、我市实际,阐释了建设“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就建设实现途径和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我市整合非遗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黄河非遗保护与传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前期,各级各相关部门针对建设大型综合性黄河文化展示设施,也相继开展了多次研究论证,取得了初步成果。下一步,针对您提出的建设“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的建议,我市将认真学习借鉴,深入开展调研谋划,组织专家充分研究论证。在前期工作以及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市文化和旅游、规划、发改等部门将协同推进项目立项和规划工作。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梳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将展览内容、展示形式与展馆规划设计同步研究、同步推进,力争使博物馆在建筑外形、内部展陈以及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有机融合济南文化元素与黄河文化特征,建成黄河流域公共文化设施地标,为黄河文化展示、教育、体验等提供综合性服务。

                                      

 

                                                                     济南市人民政府

                                                    2023年5月30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