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市中区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主动服务强省会战略,谋划实施一批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改革举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顺利推进。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场深刻变革正在2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引领活力品质强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攻坚重点领域 奏响全面深化改革“强音”
改革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考验着改革者的勇气、智慧与担当。按照“深化提升年”相关部署要求,市中区将始终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把改革工作放在全省、全市改革大局中谋划定位,扎实抓好机构改革、街道层面改革、区属平台企业改革、园区体制改革,常态化推进“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不断激发基层活力、破解治理难题,加快实现治理重心向社区转移,向社会需求、民生诉求转移。面对城市建设、征地拆迁、投资融资等领域的复杂严峻形势、紧迫繁重任务,市中区用改革的思维深入研究分析,从改革的视角找准症结关键,同时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改革经验做法,在产业发展、双招双引、涉企服务、园区管理等方面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形成一批高质量工作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面开花。打出人才服务“组合拳”,擦亮“来市中·事事中”品牌,将“人才工程申报”“人才公寓申请”“子女入学”等9项事项由“面对面”线下办理变为线上办理,从工信、科技、发改等部门和园区、街道等单位精选人才服务专员,精准选派64名服务专员,发放68张人才服务卡,实现“一企一员”全覆盖;创新建立“1+9+N+1”架构,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先后获得2021年度中国信息化数字政务创新奖、山东省第一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优活动“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目前已通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的阶段性评审验收;大力拓展“新视中”客户端服务功能,突出“功能升级、志愿服务、特色教育、融媒电商”4项重点,全力打造市中融媒“总服务台”,着力发好市中声音、讲好市中故事,探索区县融媒体改革新路径;以打造全时空在线的掌上智能警民交互平台为建设目标,创新打造“点对点”精准防诈反诈、“面对面”政策法规宣传、“心连心”社区为民服务的“卫民小微智慧服务平台”,获评全国智慧警务创新案例,位列全国第三名……市中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勇闯改革“深水区”,促进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集聚发展新动能 跑出发展“加速度”
未来网络是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确定性网络已经成为支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算力基础之一。如何为山东加快发展注入数字动能?如何为济南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再添新引擎?近年来,市中区坚持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瞄准国家战略,积极建设山东未来云谷产业园区,聚焦确定性网络,做强算力新基建,为布局未来网络产业搭建载体平台,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税收5300万元;企业全部入驻后,实现年均营业收入超60亿元、年均税收超3亿元,投入产出率为2.1%,促进相关人才就业1万人以上,为数字济南建设贡献市中力量。
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载体平台,是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也是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和主战场。据悉,山东未来云谷项目是2023年省级重点项目,属于“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占地9.67公顷,总投资20.6亿元。其中一期未来云谷产业中心建筑面积18.95万平方米、占地7.54公顷,总投资13.02亿元,已完成项目进度78%,预计2024年9月交付使用。项目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高性能算力和确定性网络为支撑,依托二环南路沿线丰富的院校资源和国内相关科创资源,聚焦未来网络、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具备先发优势的未来产业,打造应用场景,构建数据生态圈,培育多元未来关联产业,形成济南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已签约山东未来集团、科大讯飞济南公司、中科信控等7家行业龙头企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发展环境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潜能与前景的“城长指数”。如何让企业“一见倾心”扎根成长?如何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打造一方沃土?市中区正用实干给出有力的答案。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项目需求为根本导向,以企业感受为衡量标准,围绕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等方面,以“集成式”审批为路径,着力构建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服务生态体系;围绕提升审批质效、优化审批流程两个方面,出台工程建设项目“提速增效20条”,通过合并审批事项、精简流程节点、明确适用范围等方式实现流程再造,为企业办理项目建设手续指明最优路径;全面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真心实意为企业当好“管家”,全力构建“集成式”审批、“项目式”推进、“管家式”服务的全链条体系,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社区网格+电力管家”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市中区既遵从顶层设计,又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变“治理”为“智理”,创新打造“网格+电格”双网融合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服务“全域一张网”。
有效对应全区856个基础网格和91个专属网格,切实将电力力量、网格资源纳入基层治理管理体系;完成对11个小区、5381户供电一户一表改造,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非直供社区供电设施老化等问题,真正让群众用上正式电放心电;消除涉电隐患278处,每月组织开展电力“四进送服务”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提升社会安全用电意识……聚焦群众身边事、烦心事、困难事,市中区以“网格+电格”双网融合新模式为抓手,走出一条“数智化”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张“网”包罗辖区万象、覆盖百姓民生,众多“格”责任到人、消除治理盲区,“社区网格+电力管家”串联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市中区联合热水气电公共服务单位,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电热水气”联办窗口,一窗响应用户诉求,并统筹人口密度、社区环境等条件,在舜雅社区、舜华社区等多处布点配备具有“电热水气”联办功能的网上国网云终端,为群众就近提供公共事业类交费、查询、线上业务办理等1408项业务,实现高拍、身份证读取扫描、电子发票打印、月度账单打印等功能同步使用。同时,充分利用一网通信息管理平台,完善日常巡查涉电事项“上报—处置—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共同处置网格事项214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细处着力 为百姓筑牢幸福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市中区奋斗的目标,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市中区更加注重从市民身边小事入手、从细处着力,为百姓筑牢坚实的幸福底线,使群众从身边小事中感受“市中温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市中区持续优化社区用地布局,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梳理开放空间利用,以经四路和经二路之间的中部区域为“一带”,以永庆街、馆驿街居住区为“两翼”,以社区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半径,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6个方面,规划设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补齐民生服务项目,形成“一刻钟消费圈”“一刻钟便民圈”“一刻钟宜居圈”“一刻钟文化圈”四圈融合的生活服务圈。
以服务基本民生、服务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市中区围绕“便民利民”主题不断拓展服务覆盖,优化建设1600平方米的魏家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统筹辖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医院、口腔诊所等医疗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方式;设立同生里社区少工委基地,广泛开设“四点半学堂”“暑期托管班”等青少年课后服务阵地,形成学校放学、社区“开学”的全环境育人互动格局;立足辖区万达商圈商超、餐饮及居民小区交互分布,快递、外卖、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商户和新就业群体集聚的特点,打造“红·新·埠”暖心驿站,创新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和管理,为400余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提供临时休息、应急救助、停车换电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一店多能”;重点扶持“一店一早、一菜一修”等微利或缺失业态,引导支持沿街商户拓展代收代发、打字复印等服务功能。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市中区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聚焦家校关系、育人空间、德育目标等关键要素,出台《关于建设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的实施意见》,制定“宜家十三策”,全面抓好家庭、学校、社会3个全环境育人关键点,搭建全环境育人的“生态链”,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环境,全力打造高品质全环境育人示范区。
家庭是教育的基础。市中区将家庭作为全环境育人的首要环节抓实抓好,聚焦家庭这个育人“第一课堂”,通过组建“三级家长委员会”,推广“家长学校”建设,营造“宜家教育”环境,广泛动员家长主动参与全环境育人,指导帮助家庭提升育儿培养水平,将千万个家庭凝聚成全环境育人的最大合力。同时,市中区全力夯实学校教育基础,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让新建校、潜力校、城郊校抱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发展目标;大力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发挥“齐鲁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校长工作室”“市中区名校长工作室”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创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精进教育教学本领,完善教师队伍梯次培养体系,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队伍,将学校打造成全环境育人的坚强堡垒。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市中区:活力品质强区奏响“深化提升年”发展强... 01-02
市中区以更实更细举措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12-20
市中税务走访调研助企高质量发展 08-09
市中奋力谱写现代产业发展亮丽“答卷” 08-04
市中区激活组织振兴“强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