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以“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奋争全面突破
发布日期:2024-01-18 09:09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1月17日上午,济南市长清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士强代表长清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在“项目深化年”的总牵引下,锚定“五个坚持”“七区联动”,深入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

在日前发布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聚焦聚力项目深化”的内容同样贯穿始终。

从市到区,项目深化正逐级落实,层层加力。

项目如何深化?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长清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项目深化年”,长清区的工作思路是“一二三四五”。

所谓“一二三四五”,即:以“项目深化年”为工作总牵引,聚焦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改革创新和优化环境,加快高铁片区、中川湾片区、农批市场片区和大学园片区四大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五项重点工作实现全面提升。

从去年的“2+2”产业体系到今年“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长清区推进项目建设思路一脉相承却又循序渐进。

“2+2”产业体系通过谋划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和网络视听、文旅康养两大特色产业,破解长清区产业不聚焦、协同不密切问题,使项目谋划更加清晰,并实现落地见效:去年,长清区组建首期1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签约大华凯特、亿腾医药等生物医药类项目10个,总投资30亿元;长安新能源客车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中油济柴加速推进“三机一新”一体化发展;未来集团首期30P算力数字应用中心建成运营,聚力维度等1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鲁澳大健康产业园、范庄文旅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而今年,长清区将继续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重大项目,力争20个项目进入省市重点项目清单。

截至目前,长清区已储备重点项目195个,总投资1470亿元。这些储备项目怎么顺利落地开工?怎么推进建设进度?怎么服务?这些都是项目深化的内容。长清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明确答案:今年,长清区将坚持问题导向,抓细抓实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落实好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全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按节点推进。同时,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优先使用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等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益。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白名单”项目保持信贷支持连续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民营企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省市级信贷资金倾斜。

环境如何优化?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极简审批”改革

优化环境是项目深化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长清区“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的内容之一。

去年以来,长清区坚持把“保姆式”服务落实到项目建设全周期各环节,打通项目建设“快车道”。这样的营商环境带来的正是项目建设的捷报频传:去年,该区14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20.3亿元,投资完成率103.7%。3个省级重点项目、11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其中,更是不乏亮眼的“长清速度”:占地36公顷的热电联产项目32天完成地上物清理;中川湾大学城创新区项目10天完成地上物清理;紫薇路团山地块21天完成拆迁任务;津达电缆项目从首次洽谈到签订框架协议仅用30天时间。据了解,去年,长清区超额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全年保障项目用地293公顷,同比增长345%,其中产业类项目用地88.67公顷,同比增长387%。

而今年,长清区将坚持用户思维,努力锻造更优质的政府服务。比如,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完善与企业定期沟通互动、企业家座谈会、领导干部包联企业等机制,定期开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活动;统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着力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环境,等等。

具体到产业领域,长清区将结合产业特点,对症优化环境。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长清区将细分领域,发挥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以签约项目落地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建设CMO/CDMO生产基地。今年,长清区将组建工作专班,推动该产业领域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力争明年形成30亿元的产业能级,初步奠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同时,该区将加快制定生物医药自主政策,在人才引进、资金扶持、要素保障、定向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确保企业引进来、发展好。而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长清区将加快推进长安新能源客车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尽快达到年产10000台套新能源客车的产能。支持中油济柴布局“三机一新”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加快建设动力装备百亿级企业。推动巨能液压、奥图自动化、鲁润新能源等一批骨干企业迭代升级、集群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焕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同时,长清区将发挥集中高效审批和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优势,建立“清务员”服务驿站,推行“大导服、小窗口、微审批”的政务服务模式,深化一系列代办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店小二”服务,推进集“可导、可问、可办、可共享、可分析”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云大厅”建设,力争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极简审批”改革,推动企业施工许可实现“零材料”申报。持续推进“一链办理”“一业一证”“跨域通办”,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率保持98%以上。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不断拓展“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

如何改革创新?企业贷款政府担保提高授信额度

在新发展阶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立足于长清大学城承载地的优势,长清区致力于构建创新生态——

发挥鲁澳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双创大厦等平台作用,汇集基金、服务、孵化、项目资源,构建“产业+基金+研发+人才”于一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全力打造一站式创新创业基地。举个简单的例子,遇到有创新驱动的好项目,长清区可以利用基金杠杆,长清大学城的科教资源等给项目助一臂之力,实现双方共赢。

推动校企共建产业研究院,打造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比如,目前长清区正积极推进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智能交通装备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支持鼓励科研团队联合企业建立细分领域技术研究中心,打通产、学、研各个环节,把高校的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改革创新关键在“解放思想”。今年,长清区将继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培育新动能,推进新型工业化,从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来谋划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王士强介绍,长清区将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聚焦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克服传统思维、惯性套路、老旧模式,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比如,近期,长清区政府正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区政府提供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和银行系统对接合作,同时结合银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企业授信额度。该项举措从去年开始在济南农商银行长清支行进行试点,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受益。此外,长清区自然资源局探索压缩征地时限,流程串联变并联,实现时限从180天压缩到161天……

聚力突破重点项目,积蓄发展后劲;聚力突破现代产业,做强实体经济;聚力突破产教融合,增强经济活力;聚力突破片区开发,提升城市能级;聚力突破城市建设,彰显城市形象;聚力突破生态治理,推进绿色发展;聚力突破乡村振兴,促进富民增收;聚力突破民生保障,增进群众福祉。2024年,长清区这8项重点工作安排以重点项目推进打头,即将写下长清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吴晓璐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