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在首轮山东、河南两省省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2023年底,鲁豫两省政府签订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2025年)》,增加总氮指标,补偿标准由年度达标调整为月度达标,并且建立覆盖黄河干支流的省、市、县三级上下游联防联控治理体系。
2021年4月,鲁豫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协作保护机制。协议签署两年以来,黄河干流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按照协议约定,山东省作为受益方,累计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对山东省主动担当作为,牵头推动建立黄河流域首个省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专门奖励2亿元资金,并在全国推广山东做法。
鉴于原补偿协议已到期,为进一步完善两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我省对原补偿协议进行了修订。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帮助下,2023年12月底,正式签署《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2025年)》。
与原补偿协议相比,此次续签协议更加科学、全面,更有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指标设置上实现陆海统筹。补偿因子在原来地表水指标基础上增加了总氮指标,落实黄河流域上游省份保护海洋环境责任,形成上下游公平分担、协同共治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二是补偿标准更加精准。水质类别补偿由原来的年度达标调整为月度达标,推动上游省份“以月保年”,保障黄河水质更加稳定。三是覆盖范围更广。推动建立覆盖黄河干支流的省、市、县三级上下游联防联控治理体系,为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新一轮黄河流域省际补偿协议的签订,将有力保障黄河流域豫鲁段水质稳步改善,实现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生态保护补偿提供示范样板。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首批3家“无废园区”名单发布 01-07
济郑高铁让沿黄重点城市连成串 黄河重大国家战... 12-08
《济南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试点暂行办法... 11-30
山东沿黄地区今年夏粮秋粮再获丰收 11-25
山东晒出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成绩单”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