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55%左右
到2027年培育10000家“晨星工厂”,做大做强济南等算力核心枢纽……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全面转型、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和数字强省。
到2027年建成70个省级“产业大脑”
根据《实施方案》,山东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统筹推进“以数强实”“以实壮数”,大力实施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和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加快催生数字驱动、智能高效、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型经济形态,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到2027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数字经济提档扩容,核心产业规模加速壮大,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前沿数字技术和优良数字生态高效赋能,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全省算力规模达到14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40%,数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
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每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200个以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探索数实融合新模式,到2027年建成70个省级“产业大脑”,培育10000家“晨星工厂”。
大力发展在线研发、数字金融、智慧物流、在线检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10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提速发展数字创意、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推广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模式,构建“产品+内容+场景”的全链式生态。大力发展数字文旅,加大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等新型体验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推动200个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加快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应用。
提速发展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
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培优育强数字动能,山东将强化前沿数字技术引领,做强数字优势产业,培育数字新产业新业态。
其中,聚焦高性能计算、可见光通讯、未来网络、6G等重点领域,布局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择优对基础研究项目实行长周期支持。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超前部署一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数字技术策源能力。推出100个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化转型、数据基础设施等重大专项支持,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深化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链长制”,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推动先进计算、数字终端、虚拟现实、空天信息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打造20个左右雁阵形优势产业集群,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左右。提速发展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建设济南、青岛两大产业高地,支持有条件的市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高标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研发能力,推出一批鲁版软件“名品”,培育10家左右全国电子百强、软件百强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软件产业发展高地。
做大做强济南等算力核心枢纽
构筑强大数字生态,夯实融合共生支撑,山东将激活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优化数字协同共享平台,创新拓展数智应用场景,打造泛在互联数字基建。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完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等综合配套服务。深入开展“数据要素×”行动,促进各领域各行业数据高水平融合应用,推动数据产业营收年均增长20%以上。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数字化转型,创新推出一批协同智造、个性化定制等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化工行业AI大模型开发和应用推广,积极开展园区运行、研发试验、设备巡检、安全管控等“人工智能+”应用。
建设高速智能通信网络,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工程,完善物联网感知网络体系,实施5G轻量化贯通行动。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算力集约集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算力核心枢纽。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12-19
《光明日报》点赞莱芜:“数字+”赋能新愿景 04-10
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招商结硕果 04-10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03-21
我市跻身数字生态总指数全国10强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