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新闻办8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数字强省建设,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情况。其中,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目前已推出“一件事”应用场景100个,相关事项办事环节、表单、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均压减70%以上。数字经济发展方面,2024年上半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9809.2亿元,同比增长14.9%。
山东16市全部建成“城市大脑”
当前,我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努力走出了一条覆盖面广、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具有山东特色的数字赋能之路。具体来看,数字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其中,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企业开办、准营、运营、退出和个人出生、教育、工作、养老等全生命周期,对涉及多个事项的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等要素进行梳理再造。目前,已推出“一件事”应用场景100个,相关事项办事环节、表单、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均压减70%以上。
同时,全领域建设“无证明之省”,加快推广应用“鲁通码”,累计开展电子证照应用超9亿次。“齐鲁智脑”汇聚1279万条数据、2075项业务指标,政法、公安、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大脑”加快建设,16市全部建成“城市大脑”。全省规范梳理公共数据资源目录16万余项,汇聚数据1200亿条,累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490余亿次,开放数据258亿条。
5G用户突破6000万、物联网终端用户近2.56亿户
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提效。数字产业全线扩量提质,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上半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9809.2亿元,同比增长14.9%;今年1—7月,全省重点监测的950家大数据企业实现业务收入1420.8亿元,同比增长34.8%。全省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7879个;深化工赋山东行动,目前已汇聚服务商500余家,为6000余家企业提供转型服务。
与此同时,数字社会建设全面发力。87.5%以上的设区市、38.5%以上的县(市、区)达到新型智慧城市四星级以上标准,累计建成2578个基础型及成长型智慧社区。在智慧教育方面,深入推进教育云网融合,接入139所高等学校校园网,上线山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智慧医疗方面,全省医保码激活人数9473.79万人,累计覆盖定点药店41432家,定点医疗机构25118家,医保码交易支付量达到5.24亿笔。
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全省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在济南、青岛两大国家级骨干互联网直联点全面投产的基础上,青岛市正式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数量22.4万个,5G用户突破6000万、居全国第3位;千兆用户突破1400万、居全国第2位;物联网终端用户近2.56亿户,终端接入流量居全国第1位。全省算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智能算力总量达到3.3Eflops,较2023年底增加12.4%,智算算力占比达到30%,提前完成2024年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破局,聚焦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建立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力提效释放数据价值。同时,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优化数字经济政策措施,培育打造国内先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基站深度覆盖,优化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布局,强化算力供给和应用赋能。加快政务服务模式重构,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丰富惠民利企应用场景,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
前期,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我省将进一步统筹数字化发展和安全,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其中,将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创新打造生产生活数字化场景,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辅助决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丰富教育、医疗、养育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群众获得感。打造城市绿色宜居高品质环境,塑强城市安全韧性防控,支撑美丽城市建设。
推动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深化数字金融惠企、推进金融数实融合、服务数字产业方面,山东有哪些重点举措?据介绍,省委金融办锚定“数字金融惠企行动”目标任务,推动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建设数字强省。
其中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实施重点攻坚。联合21个部门深入研究谋划我省金融数字化转型路径举措,率先出台《山东省数字金融惠企行动方案》,从夯实金融数字底座、强化数字金融服务、保障数字金融安全等方面,推动实施数智金融大脑构建、金融领域数据强基、数字金融服务品牌创建等十项行动,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跨越式提升的战略举措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攻坚突破。
服务创新方面,引导各市及金融机构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金融标杆应用。济南、青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资金归集的科创公司债券;济南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不断深化,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一系列数字金融产品,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发放数字经济相关领域贷款18.5亿元,同比增长13.8%;中泰证券承销发行2只数字经济相关债券产品,融资规模4.4亿元;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创新推出“齐鲁电商贷”,为1434户电商小微企业累计投放担保贷款54.12亿元。
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升级打造金融伙伴系统,贯通16市和省有关平台,设立“五大金融”专区,打造“鲁融易”数字金融系列服务平台,形成供需对接、实时抢单、评价督导的高效闭环机制,实现全省金融产品、服务、政策“一键触达、一网通办、一屏总览”。截至6月末,平台已接通并有效应用市场监管、人社、住建、自然资源、科技等37个部门227类数据,累计调用数据近2000万笔,服务中小微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320万余家,累计融资服务规模达1.3万亿元。
我省还赋能数字经济,强化金融供给。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将254家重点数字经济企业、项目纳入金融伙伴,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共解决融资123.6亿元。加快建设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区块链试点成果应用,不断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上半年推动中创股份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融资4.77亿元。不断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建好用好金融风险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汇聚各方数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织密全省监测“一张网”,截至6月末,“金安工程”已覆盖监测各类企业308万家,汇聚各类数据160余亿条,为全省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省市县协同持续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
实景三维数据,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数据,是数字强省建设的统一时空基底。省自然资源厅划定省市县三级工作责任边界,建立了全省“共建一个库、共享一个库”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组织体系,建成了2023年版实景三维山东。
2024年,省市县协同持续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其中,建成全空间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利用1米格网高程数据和0.2米航摄影像更新全省地形级地理场景,完成了覆盖全省陆域及近海的地形级基础地理实体转换生产,数据范围覆盖全省陆域、近岸10米以浅海域、有人海岛、地下1000米以浅地质体和54座内陆大中型水库,形成了“二三维、陆海岛、地上下、水上下”于一体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山东。
同时,推进全汇聚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汇聚了16市和近100个县(市、区)2万多平方千米多级多粒度的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在省级开展集中汇聚、统一管理和共享利用。此外,还在重点区域拓展市政设施、地下管廊管网、地下空间等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集成接入了多源物联感知信息,实现了视频监控摄像头、无人机航拍与实景三维的实时接入、场景融合。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我市大力推进大模型创新工厂建设 08-18
省内外专家学者纵论数智赋能与工业强市 07-28
济南竞速人工智能新蓝海 07-28
我市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 年底前驻济... 07-04
科技活动周启动 助力泉城聚天下英才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