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新生入学体检结核检查相关科普材料
发布日期:2024-09-30 15:23:48 所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所属类别:其他

问:目前学校结核病疫情形势是怎样的?

答: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单一传染源引致死亡的头号病因。学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出现结核患者,很容易在校园内传播和流行,不但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结核病估算患者数为1060万,估算发病率为 133/10万,我国估算患者数为75万,居全球第三位。根据我市疫情分析显示,肺结核发病年龄分布呈现两个高峰,其中18岁左右年龄组有一个发病小高峰。

问:新生入学结核病检查相关政策依据是什么?

答:《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检查规范》、《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2022年版)》。

问:学校结核病筛查对象有哪些?

答:对有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可疑症状的幼儿园入学新生,全部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入学新生以及既往校内有肺结核疫情流行的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入学新生开展结核潜伏感染检测,检测方案按照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一种: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融合蛋白皮肤试验(C-TST)/g-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问: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目的是什么?

答?结核分枝杆菌可藏匿于空气、灰尘及周围环境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周围空气中,进而传播给易感个体。据估算,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我国感染人数约3.6亿。绝大多数感染者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但呈现免疫学检测阳性,这种特殊的免疫状态被称为结核潜伏感染(LTBI)。虽然大部分LTBI者不会有结核病的症状和体征,但存在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从而成为新的传染源。有多项研究表明,有5%-10%的结核潜伏感染者者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一般发生在首次感染后的5年内,因此潜伏感染者者是一个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库。

结核菌素试验(TST)是一种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也被称为 PPD 试验,从上世纪90年代沿用至今,试验安全可靠。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曾患有结核病或过敏体质者,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浸润或溃疡,有的出现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试验通过测试人体对结核菌抗原的反应来判断结核感染状态,不仅能够帮助筛查当前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还能有效检测出潜伏性结核感染。对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不应当将其与疫苗接种混为一谈。

问:什么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答: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结核融合蛋白皮肤试验(C-TST)是将相应种类和剂量的试剂注射入前臂掌侧皮内,3天左右由医务人员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并测量红晕及硬结平均直径大小。g-干扰素释放试验为抽取静脉血进行体外检测后出具结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结核融合蛋白皮肤试验注射部位应避免手抓和接触污物,以免感染;不能涂抹任何药物和花露水、风油精、肥皂等,以免影响结果判断。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曾患过结核病或过敏体质者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浸润或溃疡,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偶有严重者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如有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全身性皮肤病及过敏体质、医生判定暂不适合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结核融合蛋白皮肤试验的其他情况者,请提前告知校方,可用g-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替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