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南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济南市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据悉,5年来,我市坚持以量质齐升经济工作推进体系为引领,推动财政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的9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83亿元,年均增速达4.6%,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四五”时期,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沉着应对风险挑战,在“稳”与“进”的平衡中克难奋进,在“量”与“质”的提升上精准发力,财政运行保持了“稳中有增、结构优化、支出有力、风险可控”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税收占比稳定在7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税收占比稳定在70%以上,2023年至2024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尤其是制造业税收占比突破21%,于2025年一季度首次超越房地产业,成为第一大税源;纳税300万元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翻了1.5倍,税收贡献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这些结构性变化,充分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加速转型,驱动财政收入向质量型、稳健型转变。
与此同时,5年来,济南累计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47亿元,精准投向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领域。特别是,紧扣“项目突破年”“项目深化年”“项目提升年”工作部署,统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等各类资金3000亿元,创新运用“拨改投”、项目资本金注入等模式,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能。
累计实施103项民生实事
济南坚守民生底色,坚持“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有效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方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财力薄弱区县的支持力度,推动各区县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亿元的区县(功能区)达到13个,较“十三五”末增加4个,区域发展协同性、平衡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累计实施103项民生实事,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通过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就业扶持力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揽子措施,着力兜牢民生底线。
此外,济南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持续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在预算编制方面,打破传统“基数+增长”模式,直击“护盘子、守基数、争资金”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进更深层次的零基预算改革,对所有支出项目进行逐项审核,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实现资金按优先级精准配置,我市改革做法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在财政支持方式方面,面对直接拨款扶持难以贴近市场需求的问题,大胆探索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在科技领域率先将50%的产业资金转为股权投入,推动财政支持方式从“无偿补助”向“股权投入”转变,实现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形成“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在履行出资人职责方面,为了更好把握“企业监管”与“企业控制”的关系,创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模式,推动出资人职责与行业监管职责分离,全面推进向“管资本”为主转型。截至2024年底,市属5家金融企业和文化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9715亿元,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近年来,济南还加大力度做优做强国有金融资本,切实提升财金企业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质效,累计补充市属金融企业资本金66.8亿元,逐步构建起“基金引领,担保增信,信贷支持,协同联动”的财金支持体系,努力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十四五”以来济南GDP接连跨越3个千亿台阶
11-19
“三年行动计划”力促泉城民营经济腾飞
10-12
去年历下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
07-09
今年济南已启动城市更新项目80个
07-03
去年全市规上物流企业营收首破千亿元
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