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施“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
居民一年可省电费几百元
发布日期:2025-04-16 09:29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省政府新闻办4月15日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

所谓“五段式”,就是将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这项创新举措不仅是我省深化能源革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也为全国电力市场建设贡献了“山东智慧”和“山东方案”。

深谷时段电价低至每度0.2元

分时电价机制的实施,为山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山东分时电价机制已形成“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移峰填谷”三重正向循环。

比如,让电费账单“瘦身”,企业和百姓得实惠。山东低谷、深谷电价在每度0.4元、0.2元左右,已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杠杆,引导各类用户科学调整用电行为。在工业领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柔性生产调度,将高能耗工序精准安排在低谷、深谷时段,降低用电成本。在居民生活领域,可以选择在深谷时段给电动汽车充电,电价低至每度0.2元。在农业生产领域,林木种植、粮食初加工等企业可通过调整作业时间,降低电费负担。

让新能源消纳“提速”,绿色转型动力足。作为新能源大省,山东光伏装机容量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和风电装机分列全国第二、第五。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信号推动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发电特性动态匹配,为新能源消纳腾挪空间。近年来,山东新能源利用率长期保持全国前列。

让电网运行“减压”,安全稳定有保障。15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向社会发布《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山东分时电价政策优化后,午间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约583.87万千瓦,晚峰用电负荷转移约225.51万千瓦,分别占历史最大午、晚峰负荷的5.1%和2.1%。这不仅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也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大幅拉大浮动幅度 引导作用显著增强

根据不同季节的供需特性,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比如,在光照条件较好、光伏发电出力多的中午时段,电价由原来的峰段转为低谷甚至深谷时段,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新能源时代的电价特征。

新政策还大幅拉大了电价浮动幅度:工商业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段基础上上浮70%,低谷时段下浮70%,尖峰时段上浮100%,深谷时段下浮90%。这样的价格信号更加鲜明有力,引导作用显著增强。

我省下一步将推动分时电价机制迈向更高水平。其中包括,引入虚拟电厂、分布式聚合商等更多竞争主体,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与分时电价机制的协同运行,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环境;加快智能电表等设备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用电行为,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负荷管理方案,助力用户进一步降本增效。

企业可通过优化用电时间推动降本增效

工商业领域。工业企业在山东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五段式”分时电价适用于全体工商业用户,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用电时间,推动降本增效。比如,一家大型轮胎制造企业,年用电量近4亿度,在政策引导下,企业把原来在高峰时段进行的轮胎硫化工艺环节,调整到了低谷、深谷时段,一年可节省8000多万元。

农业生产领域。2024年,省发改委将政策执行范围扩大至全省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等7个农业生产领域,电价标准分别为每度0.86元、0.7元、0.52元、0.36元、0.19元,时段划分与工商业一致。政策执行后,农业生产各领域用电优化意识逐步显现。

居民生活领域。目前全省约有5200万居民用户,为照顾居民生活用电习惯,现阶段将居民家庭分时电价暂分为峰、谷两段,其中峰段为800至2200,电价为每度0.58元;谷段为2200至次日800,电价为每度0.37元。居民用户选择执行分时电价后,可以把电热水器、洗衣机设置到低谷时段自动启动,一年可节省几百元电费。

为引导电动汽车合理充电,我省对电动汽车个人充电桩单独设置了2300至次日700的低谷时段,电价低至每度0.38元;在1000至1500设置了低谷、深谷时段,深谷电价低至每度0.2元左右。电动汽车用户可将充电桩设置在低谷、深谷时段自动充电,按照每周充一次计算,全年充电电费可降低30%左右。

编辑:吴晓璐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