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237010049300771XN/2025-00511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5-05-15 发布日期: 2025-05-15
- 发布机构: 济南市供销合作社
- 标题: 市供销社参加济南市“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 发文字号:
2025年5月14日上午,济南市供销社参加济南市“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波,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济南供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齐玉鹏,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亓明,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王兰华参加新闻发布会。
市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波介绍基本情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济南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围绕这次新闻发布会主题,我简要介绍2024年市供销社工作情况,以及2025年围绕“项目提升年”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
2024年,市供销社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主题,在“绿色农资”、农产品供应链、农业发展服务、再生资源体系建设、供销新业态打造等领域落地项目22个,涉及投资金额16.16亿元,“济供优选”“英雄山1992产业园”“泉润十方”茶生活馆、趵突泉原拓酒店等项目初见成效,构建起供销社品牌项目矩阵。5个区县入选全国供销总社“流通网络强县”,莱芜区供销社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济南茶叶批发市场集团入选“2024年度茶业重点企业”,英雄山文化市场被评为“山东省特色商业街”,“英雄山古玩文创市集”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环境更为优化。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济发〔2024〕4号),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推动山东省供销社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市一体化推进实现新突破;财政、发改、农业、商务、城管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齐鲁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山东财金等机构给予资金保障;与中国再生资源集团投资公司、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临沂市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
二、攻坚破冰、转型升级,合作为农展现成效。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一是布局“1+1+N”农资仓配保供体系,联动各区县“一体化”发展,健全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新建、改造农资经营服务网点42个,农资仓储能力达到3.1万吨。二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42万亩次,服务功能覆盖3/4涉农镇(街道)。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网络,畅通双向流通渠道,新建、改造流通经营服务网点32个、快递服务网点41个。四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建成分拣中心2个、回收站点181个,服务居民近70万人;承担“泉城购”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回收旧电动自行车2.2万辆。
三、夯实基础、优化治理,服务保障更加完善。市供销社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构建“1+7+39”社有企业支撑体系,完善社有企业权责清单,进一步规范社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管理。发挥“供销社”公益、微利、可信的商誉价值优势,打造“党旗红 市场旺”“党旗飘扬 农资下乡”等十大党建品牌,培育“济供农服”“济供再生”“济供供应链”等“济供”系列品牌,形成“红色供销 合作为农”品牌矩阵。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根农业农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机制创新,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2025年,市供销社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进一步拉高标杆、争创一流。
一是用好“两新两重”政策,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用好“两新”政策,争取“两重”投入,紧抓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等利好政策机遇,培植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发挥供销社系统联合合作优势,主动对接全国供销总社、山东省供销社,积极争取、参与系统内重大项目。挖掘自身潜能,整合提升“英雄山1992产业园”、茶叶市场“泉润十方”百姓茶饮等现有特色项目。
二是践行为农服务宗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立足全市“三农”工作大局,聚力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以“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基层网点”为框架,打造广泛覆盖、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为农服务经营网络,改造提升农资经营网点50个以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为农服务特色品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545万亩次。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供销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点35个。
三是绘制特色产业图谱,展现百年供销“新风采”。努力构建开放合作的社有企业发展生态,推动供销社特色产业发展。健全再生资源网络体系,持续打造“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产业园区”全链条运营模式,扩大“蓝帐篷”便民网点覆盖面;做强农资供应主渠道、扩展农业服务能力,以农服集团为龙头企业建立市域农业服务体系;做优供应链业务,发挥市级济供供应链公司优势,向上链接总社、省社,向下对接区县社,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扩大展会影响力,持续办好中国(济南)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中国(济南)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和济南市绿色农资“春耕护农”活动,助力提振消费。
航标已定,奋进笃行。市供销社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供销答卷!诚邀情系故土乡村的朋友们与供销社一起,为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波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深化综合改革一直是供销合作社的重要工作。今年济南市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有哪些重点举措?
今年4月,济南市供销社印发《2025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书》,明确了以下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健全农资保供体系。加快完善我市“1+1+N”农资仓配保供体系布局,2025年改造提升农资经营服务网点50个以上,农资仓储能力达到7万吨。持续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着力增强县域农资流通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服务供给。
二是提升土地托管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545万亩次。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根据实际需求规范提升为农服务中心3个,健全烘干、收储、冷藏等农民迫切需求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
三是构建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改造提升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点35个、区级供销快递分拣中心2个和40个供销快递服务站(社),畅通城乡循环,让工业品更好下乡、农产品更好进城。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大力落实总社、省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基层供销社,加快推动薄弱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和服务“空白”基层供销社功能重构,2025年实现镇(街道)级基层社服务功能涉农镇(街道)基本全覆盖。
五是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构建开放合作的社有企业生态,推动各层级供销社和社有企业通过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持续培育骨干龙头。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分拣中心4处、回收网点40个,扩大“两网融合”便民回收服务站覆盖面。
六是持续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市供销社将持续推动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三会”制度落实,发挥好联合合作优势。
七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社。
市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济南供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齐玉鹏回答记者提问
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在推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有什么打算?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供销合作社传统主营业务之一,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积极融入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我市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和“无废城市”建设实际,重新恢复了再生资源业务,成立山东济供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布局“蓝帐篷”便民服务站、建设数智化绿色分拣中心、推进“互联网+回收”服务打造再生资源“点、站、场”全链条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全市再生资源体系化建设。
“蓝帐篷”便民服务站是市供销社推出的“两网融合”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以车代库”、定时定点和固定站点的回收模式,深入社区面对居民的可回收物进行全品类回收。“蓝帐篷”回收模式没有中间环节,可回收物从居民手中直接到分拣中心,具有价格优势,同时回收流程全程可溯。“蓝帐篷”模式被山东省住建厅、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小组作为典型经验推广。2024年12月,“蓝帐篷”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成为注册商标。
2025年,市供销社将聚焦再生资源主责主业,通过联合合作、共同研发、渠道共享等方式,继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升再生资源回收服务覆盖面,计划新增“蓝帐篷”便民服务站点40处,新建分拣中心4处。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将“蓝帐篷”便民服务站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丰富“家门口”服务场景,提升基层治理工作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大宣传引导,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扩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社会影响力,为提高全市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供销力量。
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在提振消费方面如何发挥五大市场作用?
市供销社有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济南农资种子市场、莱芜华联商城、莱芜官寺市场五大骨干专业市场,经营总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入驻商户2100余家,安置就业上万人。2025年,市供销社将按照市政府《2025泉城消费提升行动方案》工作部署,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探索提振消费新路径。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今年以来,济南茶叶市场举办“茶香暖岁月 共品春佳茗”“潮起两岸 泉茶飘香”“春风知茶意 文化润童心”“青春泉城 茶话未来”等茶文化活动,与济南电视台联合举办“万物迎新夏 谷雨见春茶”供销惠民市集;英雄山文化市场举办“万福迎春 送福进万家”书法惠民活动、“春节不打烊”年货大集、“泉在济南过大年·开门纳吉”民俗活动、“墨拓传薪 启航升学季”小小非遗传承人拓印技艺等体验活动。莱芜官寺市场、华联商城商厦作为莱芜区最大的农贸综合性市场和最早的家具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消费服务。
二是推进文旅融合,激发消费动能。聚焦网红IP、新式餐饮、潮牌潮品等细分领域和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在英雄山文化市场“1992文化产业园”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泉润十方生活馆”,引入非遗潮玩、文创市集等新业态,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空间,推动文商旅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以文化人、以商兴业、以旅融城的发展新优势。
三是深化会展经济,扩大消费辐射。农资种子市场已经于3月份与市农业局联合举办了济南市绿色农资“春耕护农”活动,下一步我们将举办第十九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十三届茶文化节,第十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加强与其他地市展商的协作配合,打通市场流通瓶颈,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届时还将围绕“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举办品茗游园、供销市集等惠民活动,充分发挥供销社在沟通城乡、服务“三农”、促进消费的独特优势,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为全市提振消费、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供销力量。
市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亓明回答记者提问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在助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请问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增效上,供销合作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感谢您的提问和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关心。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全市供销社系统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优化服务方面,打造组织有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
一是省、市、区三级供销社组建山东鲁供丰农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在章丘、济阳、商河、莱芜等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其中在章丘区服务12个街道92个村,该区也成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全程土地托管面积最大的县区;二是培育壮大本级服务主体,推广“济供农服+济供农盟+(厂家、集团、大户)”113服务模式,目前已服务种植大户150余户;三是发展区县服务专业力量,8个涉农区县供销社成立了控股51%以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区县级龙头企业全覆盖。
(二)在拓宽领域方面,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共同体
对大田作物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对经济作物的农业社会服务,探索“全程技术指导+关键环节托管”模式。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0.28万亩,农民亩均增收300元左右,村集体年平均分红12.78万元,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的多方共赢。
(三)在强化保障方面,构建共享共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
一是聚焦服务小农户,引导资源共享,帮助其提升生产经营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稳定供给;二是优化农资供给保障,开展日用品、农产品联采分销等保障业务,做好农业生产保供稳价;三是积极推动粮食作物保险投保工作,重点推动全托管土地农险投保。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为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投保87万元,其中支付农户应承担部分47万元、补充商业保险40万元,有效防范规模化经营服务风险。
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计划改造提升为农服务中心3处、全程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2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545万亩次以上。
市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王兰华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项目提升年”,供销社围绕项目谋划储备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将如何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
2025年,济南市供销社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提升年”总体部署,聚焦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任务落实,抢抓国家“两新”“两重”和“平急两用”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坚持“四抓四提升”,强化项目建设与联合合作,积极谋划实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为持续推动全市供销社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服务保障省级项目。全程参与、服务省供销社山东供销智能仓配及应急保障(济南)基地项目,打造集“应急保障+物资保供+智慧冷链”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平台。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流通产业发展,大大提高省会都市圈应对突发重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的物资保供能力。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商户正在入驻。
二是推动储备项目落地。围绕粮食安全、农资保供、再生资源、冷链物流、智慧供应链、供销新业态等领域谋划实施建设、合作项目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7.49亿元。其中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全部建成运营后,可实现以济南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为中心基地,辐射带动其它区县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市内百亿循环经济科技产业集群。
三是推动项目落地达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推动工作人员下沉服务一线,全方位助力项目落实落地。另外,研究用好各级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建设规费减免等支持政策,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强化立项审查、跟踪审计、绩效评价,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