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举行第9期内部学术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5-07-31 19:00 信息来源: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举行第9期内部学术分享会。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董续成围绕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最新研究成果作学术报告,并阐述了团队在该领域的创新性研究进展,助理实验师辛其蕾、张延慧分别进行学术分享,30余位科研人员参会。



董续成作了题为“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衡中大肠埃希菌对艰难梭菌的生长与代谢影响”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统解析了IBD合并CDI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揭示了大肠埃希菌与艰难梭菌的潜在互作机制,并介绍了团队在该领域的创新性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合并艰难梭菌感染(CDI)后,病情重,预后差。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BD是CD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CDI亦已被证实是IBD病情加重或复发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仍尚未明确。董续成从IBD患者粪便样品中分离培养得到了多株大肠埃希菌,系统的研究了大肠埃希菌及其代谢物对艰难梭菌生长与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裂解产生的脂多糖(LPS)对艰难梭菌的生长和毒素产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LPS长期诱导下艰难梭菌的运动性、耐氧性、耐药性、芽孢的萌发速率及其形成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揭示了LPS对艰难梭菌的毒素调控机制。

辛其蕾文献分享报告题目为“肠道菌群驱动外源益生菌(Lp082)结构变异以增强定植研究”。该研究通过多轮小鼠肠道"驯化"实验结合纳米孔测序技术首次证实,研究人员发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HNU082(Lp082)在肠道内会分化为两个进化分支,其中获得更多突变(尤其是携带Cro/C1型HTH DNA结合域插入的结构变异)的菌株表现出更强的胆汁盐耐受性和更长的肠道存活时间。这些发现为克服益生菌定植抗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开发下一代个性化益生菌制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延慧学术报告题目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的筛选及功能评价”。Akk菌与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微生物组成和肠黏蛋白分泌密切相关,在大多数肠道疾病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及其他肠道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肝病等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也发现Akk菌的应用加重了小鼠的肠道炎症以及加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的发展。因此,对Akk菌的研究还应关注对各类型Akk菌株益生菌效果的评价。我们从健康人的粪便样本中筛选到2株AKK菌,发现能够激活NK细胞的功能,NK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细胞的核心,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等功能,深入研究AKK菌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将有助于指导新的治疗策略的开发,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编辑:姜哲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