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12345热线“话题榜”⑦:立秋后的“健康锦囊”上新啦《济南日报·爱济南》
发布日期:2025-08-15 21:21 信息来源:热线办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声弹幕

  市民李先生:“蜱虫叮咬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皮肤科医生:“若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乏力、恶心、腹泻、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叮咬史;处理蜱虫时避免直接接触,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和工具,必要时消毒处理。”

  “藏”在生活中的传染病

  夏秋季节交替,天气复杂多变,高温与降雨频繁“切换”,为蚊虫、蜱虫等病媒生物营造了“繁殖温床”,各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近期,12345热线中关于传染病预防的咨询明显增多,市民健康防护需求迫切。

  眼下正是户外游玩的好时节,但隐藏在树林、草丛中的蜱虫也进入活跃期。“近期打算去郊区游玩,如何有效预防蜱虫叮咬?”近日,市民王女士拨通12345热线咨询。“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活动时,建议穿着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袖口,涂抹驱避剂,离开此类环境后,仔细检查全身,尤其是头皮、腋下、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及时洗澡更换衣物。”热线受理员通过查阅知识库后,为市民科普相关知识。

  “外出被蜱虫叮咬后,应如何处理?”喜爱户外运动的市民周女士也有类似的疑问。据介绍,一旦发现蜱虫叮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乏力、恶心、腹泻、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晚上带孩子在小区散步总被蚊子咬,有啥靠谱的防蚊妙招吗?”针对市民李先生的咨询,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其支招。“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衣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避免清晨和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地长时间逗留。”除此之外,定期清理家庭、单位范围内的积水、杂草、水生植物,对防蚊也有一定作用。

  ▶▶热线播报

  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蚊虫等病媒生物活跃,食物容易变质,同时市民户外活动频率增加,因此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该时段常见的传染病如下:①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传播,与饮食卫生密切相关。②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主要通过蚊子、蜱虫等叮咬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常见症状主要有呕吐和腹泻,可能突然出现喷涌式呕吐,儿童群体较为常见。其次,患病后还可能出现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登革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骨关节疼痛(故称“断骨热”),伴恶心、呕吐、皮疹、鼻或牙龈出血;随后可能出现持续呕吐、剧烈腹痛、嗜睡或烦躁等征兆,提示进入极期;少数患者于退热后24–48小时因血浆渗漏而发生休克、严重出血及多器官损伤;恢复期症状缓解,但乏力与皮疹脱屑可持续数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40℃,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通过血常规检测通常血小板减少,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上腹部压痛。

编辑:郇晓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