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 |||
---|---|---|---|
标题 | 高质量推进起步区安置房建设,科学布局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 ||
内容 | 随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一座“新济南”正在拔地而起,崛起成峰,这也让生活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在此同时,只有尽快实施旧村改造、村庄整合、集中安置,才能为起步区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大繁荣腾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这项工作日益成为起步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头戏。但如何才能确保起步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在生产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也成为一个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大课题。 笔者结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之前,遥墙安置房的前期建设情况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期待此前出现的这些问题,在遥墙街道划入起步区之后能有大的改观。遥墙安置房2017年7月份完成拆迁,并同步开始建设,截止到现在已有四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对应的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 一是受今年夏季雨水偏多的影响,遥墙安置房在尚未入住之前,就相继出现楼顶、墙体雨水渗漏等方面的质量问题,着实令回迁户担忧。我们说“以项目为王”,同时也要“以民生为本”,“以质量为重”。很显然,在安置房回迁之前,应安排村民代表看房,检验是否有权威部门对消防、工程质量验收等相关资料,是否存在主体和细节上的质量问题等多个环节,房子有问题坚决不允许“带病入住”。特别是安置房的楼体质量问题,建议落实开发商和施工方责任问题追究“终身负责制”,并需按要求在第一时间进行无偿维修,以此来倒逼安置房提升质量,有效避免出现楼顶漏雨、墙皮脱落,以及地下室渗水等直接关系老百姓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是安置房建好,回迁户准备分房入住了,但保障房却尚未建设的问题急需解决。众所周知,对于农民而言,他们世世代代依赖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实施旧村改造,耕地被征收后,成为失地农民的群体却没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很显然这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配套的保障房就达不到交房标准,就不具备交房条件。为此,建议保障房与安置房必须同步规划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确实无条件配套保障房的,也应以货币补偿的形式,来让失地村民的生活有所保障。 三是配套民生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和完善。保障房建设要有效对接学校、养老、卫生服务、菜市场、超市、快餐、充电桩、车棚等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机构,以此来解决保障房建后可能出现长期空置,安置房周边民生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及时,生活不便利的尴尬局面。安置房相对应的储藏室、车位等基础设施也必须一比一免费配置。以此来促使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的有效形成,让融入起步区的市民生活更便利,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四是对于安置房回迁之前的新增人口,没有按标准、按规定给予发放过渡租房费的问题。综合考虑安置房建设普遍周期较长,全面放开三胎等多种客观因素,而在此期间因结婚、出生等自然增加的人口,却因在原拆迁协议上没有明确约定,继而得不到拆迁后的过渡租房费。而作为失地、无房,普遍在外租房的回迁户而言,这是显失公平的。所以说,对于该群体的新增人口,应由相关部门自落户之日起按标准予以补发相关费用。 五是在拆迁、占地经济补偿分配方面,存在政策连贯性不强,承诺兑现不及时的问题。例如按照拆迁奖励政策,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迁的每户给予奖励的承诺未兑现的问题;按当时的拆迁约定,拆迁满三年未回迁,过渡费应逐年翻番却未兑现的问题;早拆迁半年或一年的村庄中选择货币补偿的群体,其发放标准明显低于同城同区的周边其它片区,却未能给予适当补偿的问题。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明确,并最终促使问题得到“一揽子”解决。 《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民生为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要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妥善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真心期待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切实解决和落实好关乎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进而为新济南的快速崛起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热心市民 孙式建 2021年12月24日 | ||
编号 | YJSLY20211200120 | 提交时间 | 2021-12-24 11:09:40 |
详细信息 | |||
---|---|---|---|
标题 | 高质量推进起步区安置房建设,科学布局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 ||
内容 | 随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一座“新济南”正在拔地而起,崛起成峰,这也让生活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在此同时,只有尽快实施旧村改造、村庄整合、集中安置,才能为起步区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大繁荣腾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这项工作日益成为起步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头戏。但如何才能确保起步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在生产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也成为一个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大课题。 笔者结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之前,遥墙安置房的前期建设情况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期待此前出现的这些问题,在遥墙街道划入起步区之后能有大的改观。遥墙安置房2017年7月份完成拆迁,并同步开始建设,截止到现在已有四年半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对应的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 一是受今年夏季雨水偏多的影响,遥墙安置房在尚未入住之前,就相继出现楼顶、墙体雨水渗漏等方面的质量问题,着实令回迁户担忧。我们说“以项目为王”,同时也要“以民生为本”,“以质量为重”。很显然,在安置房回迁之前,应安排村民代表看房,检验是否有权威部门对消防、工程质量验收等相关资料,是否存在主体和细节上的质量问题等多个环节,房子有问题坚决不允许“带病入住”。特别是安置房的楼体质量问题,建议落实开发商和施工方责任问题追究“终身负责制”,并需按要求在第一时间进行无偿维修,以此来倒逼安置房提升质量,有效避免出现楼顶漏雨、墙皮脱落,以及地下室渗水等直接关系老百姓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是安置房建好,回迁户准备分房入住了,但保障房却尚未建设的问题急需解决。众所周知,对于农民而言,他们世世代代依赖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实施旧村改造,耕地被征收后,成为失地农民的群体却没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很显然这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配套的保障房就达不到交房标准,就不具备交房条件。为此,建议保障房与安置房必须同步规划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确实无条件配套保障房的,也应以货币补偿的形式,来让失地村民的生活有所保障。 三是配套民生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和完善。保障房建设要有效对接学校、养老、卫生服务、菜市场、超市、快餐、充电桩、车棚等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机构,以此来解决保障房建后可能出现长期空置,安置房周边民生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及时,生活不便利的尴尬局面。安置房相对应的储藏室、车位等基础设施也必须一比一免费配置。以此来促使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的有效形成,让融入起步区的市民生活更便利,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四是对于安置房回迁之前的新增人口,没有按标准、按规定给予发放过渡租房费的问题。综合考虑安置房建设普遍周期较长,全面放开三胎等多种客观因素,而在此期间因结婚、出生等自然增加的人口,却因在原拆迁协议上没有明确约定,继而得不到拆迁后的过渡租房费。而作为失地、无房,普遍在外租房的回迁户而言,这是显失公平的。所以说,对于该群体的新增人口,应由相关部门自落户之日起按标准予以补发相关费用。 五是在拆迁、占地经济补偿分配方面,存在政策连贯性不强,承诺兑现不及时的问题。例如按照拆迁奖励政策,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迁的每户给予奖励的承诺未兑现的问题;按当时的拆迁约定,拆迁满三年未回迁,过渡费应逐年翻番却未兑现的问题;早拆迁半年或一年的村庄中选择货币补偿的群体,其发放标准明显低于同城同区的周边其它片区,却未能给予适当补偿的问题。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明确,并最终促使问题得到“一揽子”解决。 《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民生为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要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妥善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真心期待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切实解决和落实好关乎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进而为新济南的快速崛起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热心市民 孙式建 2021年12月24日 | ||
编号 | YJSLY20211200120 | 提交时间 | 2021-12-24 11:0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