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国家情况简介 |
||
|
||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落实倡议精神,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上宣布成立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中心于2022年7月6日在济南正式揭牌,开启了中加交流新篇章。现将部分加勒比国家的简况介绍如下: 1.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国土面积442.6平方公里,总人口10.1万(2022年),绝大多数为非洲黑人后裔。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为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圣约翰(St. John's),人口约2.9万。地理位置方面,安巴位于东加勒比,属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7℃,年均降水量约1020毫米。经济发展方面,安巴实行旅游立国战略,旅游业是最重要经济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年下降,粮食不能自给。资源方面,安巴仅有少量石灰石、粘土、建筑用石料及重晶石。交通运输方面,安巴全国有干线公路384公里,辅助公路780公里,无铁路。首都圣约翰是天然深水港,有现代化的设施,可停靠万吨级远洋客货轮。维尔·伯德机场位于首都圣约翰东北9公里,有通往北美、欧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他英语国家的航线,安提瓜和巴布达两岛之间每天有定期航班。对外关系方面,安巴积极推行务实外交,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支持成立加勒比共同体单一市场和经济,将加强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视为外交政策的核心,重视同英、美等传统友好国家发展关系,并努力开拓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系。 2.巴巴多斯(Barbados):总面积431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2022年),其中90%以上为黑人后裔,2%为欧洲移民后裔。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首都为布里奇顿(Bridgetown)。地理位置方面,巴巴多斯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海岸线长97公里。交通运输方面,巴巴多斯为东加勒比地区重要航运中心,距首都布里奇顿18公里的格兰特利·亚当斯机场是加勒比地区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之一,24小时运营,有17个停机泊位和飞往美国、英国、加拿大、南美和多个加勒比国家的直达航班。水运方面,首都布里奇顿为全天候深水港,可停靠万吨级远洋客货轮,有8个泊位,能同时为5艘轮船提供燃料补给。资源条件方面,巴巴多斯石油储量约200万桶,天然气储量1.1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约300亿吨,浮石储量13.2亿吨,全国土地65%为可耕地。经济发展方面,巴巴多斯传统产业为制糖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经济多元化,旅游、离岸金融、轻工制造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为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对外关系方面,巴巴多斯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外交多元化,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推动加勒比地区一体化。巴巴多斯在巩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巴西、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发展平等互利关系。2020年上半年,巴巴多斯担任加勒比共同体轮值主席国,3月主办第31届加共体届间政府首脑会议。 3.巴哈马国(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陆地面积13878平方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其中30个岛有人居住)及2400多个珊瑚礁组成,国土总面积(含水域)2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2万(2023年),其中黑人占90.6%,欧美白人后裔占4.7%,混血种人占2.1%。官方语言为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拿骚(Nassau)。地理位置方面,巴哈马群岛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古巴东北海域,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3公里,宽96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及2400多个珊瑚礁组成,其中30个岛屿有人居住。资源条件方面,巴哈马海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盐等,可耕地少,淡水不足,农业资源有限。巴海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出产龙虾、海螺、石斑鱼、马林鱼、旗鱼和金枪鱼等,其中龙虾约占水产总量的60%。经济发展方面,巴哈马是加勒比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西半球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旅游业是巴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游客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金融服务业是巴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船舶服务业是巴第三大经济部门,商船注册居世界第三,船舶注册量1400多艘,吨位超过5000万吨。对外关系方面,巴哈马奉行和平合作、尊重各国主权的外交政策,倡导民族自决、独立自主、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主张国际合作及和平解决争端。巴哈马是联合国、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英联邦以及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4.伯利兹(Belize):国土面积22966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2022年),混血人种和克里奥尔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7%和24.9%,其次还有印第安人、印度人、华人和白人。居民中49.6%信奉天主教,25.5%信奉基督教新教,另有少数伊斯兰教徒。官方语言为英语,但近半数居民通用西班牙语或克里奥尔语。首都贝尔莫潘(Belmopan),人口约1.33万人。地理位置方面,伯利兹位于中美洲东北部,北与墨西哥接壤,西和南与危地马拉毗邻,东濒加勒比海,海岸线长386公里。资源条件方面,伯利兹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覆盖率70%左右,产红木、苏木、染料木等贵重木材,盛产龙虾、旗鱼、海牛和珊瑚等。伯利兹西北地区有石油、重晶石、锡石、黄金等矿藏,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670万桶。交通运输方面,伯利兹公路总长为3007公里,主要城镇间有公路相通,全国有4条主要交通干线,其中有2条与邻国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相通。水运方面,伯利兹城是主要港口,可停靠集装箱轮船,与牙买加有定期班轮,与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等地有良好的海上运输线。空运方面,菲利普·戈德森国际机场(Phillip Gold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伯利兹城城郊,有通往美国、中美洲邻国的航线,国内有玛雅岛、热带等航空公司。经济发展方面,伯利兹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离岸金融业、渔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等有较快发展。伯利兹工业不发达,人民生活用品绝大部分靠进口。对外关系方面,伯利兹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维护和发展与加勒比各国的关系,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强调睦邻友好,努力促进中美洲和平与稳定,注重发展同英国传统关系和对美关系,积极维护和发展与加勒比各国的关系,努力促进中美洲的和平与稳定。伯利兹于1974年5月加入加勒比共同体,1990年成为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 5.多米尼克国(The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总面积751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2022年),主要为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奉新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罗索(Roseau),人口约2万。地理位置方面,多米尼克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东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加勒比海,南与马提尼克岛隔马提尼克海峡、北同瓜德罗普隔多米尼克海峡相望,岛内多山,热带海洋气候,年均气温25至32度。资源条件方面,多米尼克蕴藏大量浮石,年产10万吨。交通运输方面,多米尼克以公路运输为主,无铁路,岛内有全天候公路1200公里,其他公路200公里。水运方面,多最大港口为罗索,其次为朴茨茅斯,年吞吐量约10万吨。空运有两个机场,仅供小型飞机起降,年客运量约2万人。经济发展方面,多米尼克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有小型水果加工、服装、卷烟、酿酒、肥皂、榨油等轻工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较小。农业主要种植香蕉、椰子、柑桔、芒果等,致力于推行农业生产多元化,发展花卉业、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多米尼克旅游资源丰富,热带雨林、温泉、冷泉、瀑布等景观发展潜力较大,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多米尼克近年来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但规模尚小。对外关系方面,多米尼克推行务实外交,提倡互惠合作,强调发展与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重视发展与中国、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关系。 6.格林纳达(Grenada):国土面积344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2022年),黑人约占82%,混血人占13%,白人及其他人种占5%。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都圣乔治(St. George’s)。地理位置方面,格林纳达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最南端,南距委内瑞拉海岸约160公里。资源条件方面,格林纳达有一定石油储量,但尚未开采,森林面积40.47平方公里。交通运输方面,全国有公路1127公里,无铁路。格林纳达海空交通便利,首都圣乔治有深水港设施,可停靠大型远洋客货轮。2003年竣工的圣乔治港扩建工程使格具备停泊国际先进大型货轮的条件。位于首都圣乔治的莫里斯·毕晓普国际机场有通往部分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和北美欧洲的客货航班。经济发展方面,民族民主大会党政府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在努力恢复旅游业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教育、农业、创意产业、数字转型、商贸等领域发展。格林纳达工业不发达,主要为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轻型组装等小型加工制造业。格林纳达农业主要种植肉豆蔻、香蕉、可可、椰子、甘蔗等。对外关系方面,格林纳达以“外交服务国家发展”为宗旨,推动多元务实外交,愿与世界所有国家发展贸易和文化交往。格林纳达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主张与本地区组织协调一致立场,重视气候变化外交,多次在多边场合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小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切。 7.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aiti):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06万(2022年),95%为黑人。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8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5%的居民信奉新教,农村中盛行伏都教。首都太子港(Port au Prince),人口约298.7万。地理位置方面,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西部,东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相邻,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对外贸易方面,海地主要出口咖啡、可可、芒果、香精油和加工制成品等产品,进口食品、燃油(成品油)、工业制成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和日用消费品等,其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和欧盟。经济发展方面,海地属拉美和加勒比最不发达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外援。国内政局动荡、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对海地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物价飞涨,失业增加,民众生活困难。对外关系方面,海地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美洲开发银行、加勒比共同体成员。3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在海设有常驻机构,国际社会长期向海提供经济援助。 8.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The 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其中圣基茨岛179平方公里,尼维斯岛93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2022年),其中黑人占94%,另有少量英国、葡萄牙和黎巴嫩裔,官方语言英语。居民多为英国圣公会教徒,也有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首都巴斯特尔(Basseterre),人口1.4万。地理位置方面,圣尼位于东加勒比海背风群岛北部,由圣基茨、尼维斯等岛屿组成。经济发展方面,制糖业和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近年来,为实现经济多样化,圣尼重视发展轻工业和旅游业。农业以种植甘蔗和棉花为主,其它农产品有椰子、水果、香蕉等。尼维斯岛农业规模较小,主要生产海岛棉、水果和蔬菜。工业方面,圣尼建筑业和制造业发展较快,主要有农产品加工、轧棉、服装、电子元件、食品生产和酿酒等。对外关系方面,圣尼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关系,重视加勒比地区一体化,支持东加勒比地区合作,是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加勒比国家联盟、英联邦和联合国等组织成员。 9.圣卢西亚(Saint Lucia):国土面积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8.4万人(2023年),约85%为黑人,10%为黑白混血人种,另有少数印度裔和白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为英语,当地居民普遍讲帕图阿语(Patois,亦称克里奥尔语),居民多信奉罗马天主教。首都卡斯特里(Castries),人口7万。地理位置方面,圣卢西亚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部,山地岛国,多短小河流、肥沃河谷。资源条件方面,圣卢西亚无重要矿藏,地热、森林资源丰富,南部有硫磺矿。工业方面,圣卢西亚主要生产出口型轻工业产品,如肥皂、椰油、朗姆酒、饮料及电子装配、服装等。圣卢西亚约三分之一就业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香蕉、椰子、可可、香料等,香蕉主要出口欧盟、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经济发展方面,旅游业和农业为圣卢西亚国民经济支柱,新冠肺炎疫情对圣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对外关系方面,圣卢西亚强调外交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服务,主张同所有国家保持和谐关系,通过双边和多边协定深化地区和次区域一体化,呼吁加勒比国家抱团发声,是东加勒比国家组织成员国及其秘书处所在地、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国。 10.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国土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圣文森特岛344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2022年),其中黑人占66%,混血人种占19%。通用语言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首都金斯顿(Kingstown),人口约2.45万人。地理位置方面,圣文森特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6℃。对外贸易方面,圣文森特主要进口食品、机械等,出口香蕉、蔬菜和葛粉。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和旅游业为圣文森特国民经济支柱。农业方面,可耕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主要种植香蕉、葛根、甘薯、甘蔗和椰子等,是葛粉主要生产地。圣文森特旅游区主要集中在有优质海滩的格林纳丁斯群岛。工业方面,圣文森特有少量农产品、服装、皮革、榨油和肥皂加工,小型制造业发展缓慢,主要生产水泥、面粉和家具等。圣文森特对外奉行维护民族尊严和地区团结的外交政策,主张加勒比一体化,同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加勒比地区其他国家关系密切,为联合国、加勒比共同体、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加勒比国家联盟、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现任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轮值主席国。 11.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国土面积5128平方公里,其中特立尼达岛4828平方公里,多巴哥岛300平方公里。特多总人口142.1万(2022年),印度裔和非洲裔为两大主要族裔,分别占总人口约35.4%和34.2%,其余为混血人种、欧洲人、阿拉伯人后裔及华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少数信奉伊斯兰教等,首都西班牙港(Port of Spain),人口54.4万。地理位置方面,特多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东南端,西与委内瑞拉隔海相望。资源条件方面,特多为世界重要天然沥青产地和液化天然气、氨肥、甲醇出口国,加勒比地区重要石油输出国。交通运输方面,特多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总长9592公里,全天候公路5000余公里。水运方面,特多主要港口有西班牙港、利萨角、查瓜拉马斯和塔巴拉多角,其中西班牙港规模最大,有通往世界各大港口的海运线。空运方面,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各有一个机场可停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位于首都西班牙港的皮亚科国际机场是英语加勒比地区最现代化的机场,有飞往欧洲、美国、加拿大的直达航班。经济发展方面,特多以能源开发和加工为主,能源产业为特多经济支柱。特多加工制造业门类较齐全,主要生产化肥、食品、烟草等。对外关系方面,特多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展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积极推进加勒比一体化进程,参与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事务。特多同西方传统盟友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注重加强与中国、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12.牙买加(Jamaica):国土面积10991平方公里,总人口289.9万(2023年),其中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种占90%以上,其余为印度人、白人和华人,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数人信奉印度教和犹太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为金斯敦(Kingston),人口66.2万。地理位置方面,牙买加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东隔牙买加海峡与海地相望,北距古巴约145公里。资源条件方面,牙买加资源主要有铝矾土,储量约25亿吨,居世界前列,其他矿藏有钴、铜、铁、铅、锌和石膏等。牙买加森林面积为5968.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5.1%,全国耕地面积约4440平方公里,具有悠久的农业传统,主要种植甘蔗和香蕉,其他还有可可、咖啡和红胡椒等。交通运输方面,牙买加以公路为主,公路总长21000公里,约15000公里为柏油路面。另外,牙沿海有14个港口,金斯敦为世界重要天然港,是加勒比地区主要中转站,有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和仓库,每年集装箱吞吐能力为150万标准箱。空运有首都金斯敦的诺曼·曼利、蒙特哥贝的唐纳德·桑斯特和奥乔里奥斯的伊恩·弗莱明三座国际机场,有通往北美、欧洲和加勒比国家的航线。对外贸易方面,牙买加主要出口铝矾土、氧化铝、蔗糖和香蕉等,进口石油、食品、机械等产品。经济发展方面,旅游业、矿业、农业和新兴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是牙买加国民经济支柱,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服务业收入占牙GDP总值的30%以上。对外关系方面,牙买加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国家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开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最大程度发挥国际影响力以促进自身发展是其外交工作主要目标。牙买加在国际和多边事务领域表现活跃,曾分别两度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和七十七国集团主席。目前,牙同超过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3.圭亚那合作共和国(The 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国土面积2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6万(2022年),其中印度裔占43.5%、非洲裔占30.2%、混血种人占16.7%、印第安人占9.1%。官方语言和通用语为英语,也使用克里奥尔语、乌尔都语、印第安语和印地语。居民34.8%信奉基督教新教,24.8%信奉印度教,7.1%信奉天主教,6.8%信奉伊斯兰教。首都乔治敦(Georgetown),人口约25万。地理位置方面,圭亚那位于南美洲北部,西北与委内瑞拉交界,南与巴西毗邻,东与苏里南接壤,东北濒大西洋。资源条件方面,圭亚那自然资源丰富,矿藏有铝矾土、金、钻石、锰、钼、铜、钽、钨、镍、铀等,其中铝矾土蕴藏量丰富,约3.6亿吨。圭森林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经济发展方面,圭亚那经济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2019年起石油业逐渐成为新兴经济支柱,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圭重视开发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内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发展受限。对外关系方面,圭亚那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圭亚那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英联邦和联合国活动,是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加勒比开发银行、南美国家联盟和美洲开发银行成员。 14.苏里南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uriname):国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2023年),其中印度裔约占33%,克里奥尔人约占31%,印尼裔约占15%,丛林黑人约占10%,华人约占6.7%,其余为印第安人、白人等。官方语言为荷兰语,通用苏里南语。居民42%信奉基督教,20%信奉印度教,13%信奉伊斯兰教。首都为帕拉马里博(Paramaribo),人口25.9万。地理位置方面,苏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东邻法属圭亚那,南界巴西,西连圭亚那,北濒大西洋。自然资源方面,苏里南铝土矿资源丰富,探明蕴藏量约为5.8亿吨,其他矿产有石油、铁、锰、铜、镍、铂、黄金等,近年来在近海发现规模可观的海底石油。苏里南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3%。交通运输方面,苏里南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公路、桥梁总长约4470公里,可航行的河流总长约1500公里。首都帕拉马里博为主要港口,轮渡可通往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空运方面,苏有1个国际机场、8条国际航线。对外贸易方面,苏里南主要出口氧化铝,其次为大米、虾、水果、木材等,进口燃料、工业原材料和半制成品、机械、交通和生活用品。对外关系方面,苏里南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坚持国家主权平等、民族自决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苏里南重视发展同美国、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巴西等南美邻国关系,保持与荷兰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务实关系,积极拓展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关系。苏里南积极支持并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是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加勒比开发银行、南美国家联盟、77国集团、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伊斯兰会议组织、美洲开发银行成员,已经与约10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上一篇: 下一篇: |